- · 经常“变”物理教具的“神仙爷爷”2024-11-19
- · “一核双翼,四驱联动”,构建数字教育新样态2024-05-20
- · “双轨两轮二线”模式,促教师数字素养提升2024-05-20
- · “双轨研训”下的区域教师数字化成长模式构建2024-05-20
-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才”源广进 “职”为有你2024-05-15
- · 构建“五位一体”的平湖劳动教育新样态2024-05-06
- · 嘉兴实践:促进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的教研支撑2024-05-06
-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2024-04-03
- · 初中学段语言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2024-04-03
- · 例谈学科融合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2024-04-03
- · 【光明教育之声】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的“五大突破”2024-01-31
- · 吕军:治校“三重唱”,让每个学生尽情绽放2024-01-23
- · 牛清泉: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2024-01-23
- · 洛阳伊滨: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当时2024-01-23
- · 沐光而行的追梦人——2023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任明杰老师2024-01-12
- · 一生只做一件事——办教育2023-12-21
- · 福建泉州:数字赋能乡村教育振兴2023-11-28
- · 三师两长一同伴,共创育人新模式2023-11-01
- · 湘西州溶江中学:以廉育人,清风拂面满校园2023-10-27
- · 家校合作,以食育人——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文景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典型案例2023-10-12
- · 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打造典型案例2023-10-11
- · “三问”城乡幼教结对帮扶——湖北恩施州民族幼儿园帮扶乡村幼儿园纪实2023-09-22
- · “DNA研训”模式下的信息化培训团队建设2023-09-13
- · 产教融合视阈下,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新机制2023-09-11
- · 徐秋花:民办学校应以规范促发展2023-07-26
- · 余家灿:构建教研联盟,共谱山区教育新篇2023-06-26
- · 陈晓:精耕语文教学沃土,滋养生命拔节成长2023-06-26
- · 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指向教育2023-06-21
- ·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2期2023-06-21
- · 以深层次课改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2023-06-12
- · 湖南蓝山:教育“后进生”的逆袭之路2023-06-12
- · 湖北郧西:让“土味”劳动教育“热气腾腾”2023-05-15
- · 北京市西单小学开展“春花赏识”主题研学活动2023-05-09
- · 十载匠心,砥砺育人——佛山市禅城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五个一”工程2023-04-25
- · “专递课堂”为乡村孩子“速递”优质教育2023-03-31
- · 幼儿“体适能”运动:小身体,大能量2023-02-28
- · 看见师生点点微光,汇聚集团远航力量——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办学纪实2023-02-23
- · “科学种子”公益课,在乡村儿童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2022-11-22
- · 窦羿:家庭亲子阅读的深度践行者2022-11-09
- · 顾明远:我的人生是不断学习的旅程2022-11-09
- · “新班级教育”:让教育回归本来的样子2022-10-31
- · 让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赋能——《教育三人谈》线上圆桌论坛实录2022-10-28
- · 体育,该如何“筑本强基”?——《教育三人谈》线上圆桌论坛实录2022-10-28
- · 姜春杰:做乡村孩子科学王国的“摆渡人”2022-10-26
- · 致力优质均衡,打造“教育宝地”——专访天津市宝坻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振亮2022-10-13
- · “双减”:让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源——访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校长孙伟良2022-10-13
- · 以五色为基,育厚德载物之材——记北京市怀柔区第五中学校长周志峰2022-10-13
- · 教育信息化如何改变教育生态?——《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第289期2022-10-12
- · 找到“理想学校”的可能性——记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校长郭云峰2022-10-12
- · 二十载躬耕不辍,铺就学子“向阳”之路——沈阳市童晖教育集团“阳光教育”特色化办学纪实2022-09-23
良师
更多»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