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究数据循证教研支持下的成长型课堂模型2025-03-24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培养未来人才的新标准与挑战2025-02-20
- · 在“五育融合”中开辟科学教育新路径2025-02-20
- · 张斌利:做成长型校长,“轻松”且有趣2025-02-20
- · 新质人才何处来?“赣科”模式揭晓答案2025-01-14
- · 人工智能背景下,未来三年教育人需关注的三件事2024-12-31
- · 以数智赋能博雅教育新生态2024-12-19
- · 算力驱动,到底能在多大程度推动科研更进一步?2024-12-13
- · 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教研模式焕新2024-12-03
- · “百亿工程”为山西高等教育蓄势赋能2024-11-29
- · 陕西省子长市: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教育质量飞跃提升2024-11-28
- · 全国首个真人专家心理健康数字人在浙江宁波鄞州正式发布2024-11-25
- · 见“人”见“智”| 华为擎云:数智融合成就新质教育2024-10-27
- · 华为擎云 智慧教育丨AI引领“智”的飞跃到“质”的飞跃2024-10-27
- · 扎实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2024-10-21
- · 未来,超6000万的ICT人才鸿沟亟待弥补2024-10-19
- · 新东方智慧教育——把“智慧”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去2024-10-16
- · 马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4-10-14
- · 培育“巴渝名匠”,践行职教改革新使命2024-10-14
- · 名校携手名企,“科技+教育”迎来新突破2024-09-30
- · 基于AI的循证课例研究2024-09-29
- · 马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留学与就业2024-09-18
- · 华为F5G全光园区2.0解决方案助力教育数智化2024-07-08
- · 智慧课堂助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2024-07-01
- · 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如何避免“喧宾夺主”?2024-06-21
-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京津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4-06-14
- · “让科学教育托起强国梦”之三——《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7期2024-05-16
- · 高擎炬火,为推进因材施教接力奔跑2024-05-08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⑧ | 校长如何引领青年教师成长2024-05-07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⑦ | 好校长如何助力师生成长2024-05-07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⑥ | 好校长的好品格2024-05-07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⑤ | 好校长的好品格2024-04-29
-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④ | 校长眼中的好学校2024-04-29
- ·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发展2024-04-29
- · 校长眼中的好学校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③2024-04-26
- · 校长眼中的“好校长”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②2024-04-26
- · 校长眼中的“好校长” | 寻找中国好校长面孔①2024-04-26
- · “智”引未来,让教育更有AI——专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聂小林2024-04-25
- · 以“实”助推浙江“两个先行”,职业教育大有可为2024-04-17
- · “让科学教育托起强国梦”之二——《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6期2024-04-11
- · “互联网+集体备课”,助推教研数字化转型2024-04-03
- · 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构建教育新生态2024-04-03
- · 让科学教育托起强国梦——《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5期2024-04-02
- · 让美育之花绽放校园——《教育三人谈》系列直播第24期2024-03-18
- · 让英“文”变英“语”,破解“哑巴英语”困局2024-03-07
- · “新读写”:让孩子自如应对新时代的挑战2024-03-07
- · Cre8te新益校园品牌:让校服讲述成长的故事2024-03-05
- · 倪闽景:博物馆同构了未来学习的样态2024-02-23
- · “特色”香港:融合课程何以具有“生命力”?2024-01-23
- · 用校服点亮校园人文之美2024-01-23
良师
更多»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