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为学生负责一辈子

时间:2015-10-31作者:崔艳斌来源:《教育家》杂志

为学生负责一辈子在枣庄职业学院,今年42岁的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王其平,是一名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在职业教育岗位上勤学苦练、攻坚破难,用高尚的师德、过硬的技能,培育影响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

“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王其平深知这个道理。尽管他当年以钳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从省高级技工学校毕业,但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仍然把学习当成第一要务,仍然像上学时一样时刻抱着书本“啃”。通过多年刻苦学习,他考取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科,之后又锁定钳工专业技能的前沿,自学了《特种加工技术》《UG产品设计》《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等课程,专业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动手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们学会动手,首先老师得做“实践大王”。除了上课教学、业余学习外,其他的时间,王其平都泡在教学实践车间里,苦练锉、锯、錾、划线、钻孔等钳工基本功,一遍遍地锉,一遍遍地锯,一遍遍地琢磨。有时,为了解决怎样让锉削一个平面达到技术要求这样的小细节,王其平会连续两三天,在车间里锉削,不断重复,直到摸索出最佳方法和规律。

“给学生当老师一阵子,但要为他们负责一辈子。”这是王其平的朴素理念。为了讲好课,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项生产实习教学任务,他精心研究教学方法,并总结出自检、互检、教师再检和勤走动、勤观察、勤动脑、勤讲解、勤动手、勤总结的“三检六勤”教学法,大大地加快了操作技能的形成进度,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是靠着这股拼劲和为人师表的责任感,王其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拔得头筹。然而,在荣誉和光环的照耀下,王其平对职业教育的初心依旧,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无声的教育赞歌。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