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教学、科研她能做到双优

时间:2015-10-31作者:吴明来源:《教育家》杂志

教学、科研她能做到双优采访何雅玲教授不容易,作为热力工程学领域的专家,她身兼教学、科研及多个学术兼职,是每一分钟都要计划好怎么用的人。

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表彰活动,她一个人提前返回了西安,因为已经是高校开学的时间了,她要给学生上课。27年来,她没有一天不惦着她的课题与她的学生。获得那么多头衔、光环,她恍若未见,只低头向前。在尖端科研领域工作,她想的是怎样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民生;在教学岗位,她想的是怎样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电话那头,她的声音从容温婉,刚刚上了一个下午的课。她说:“现在我心里只想着教学和科研,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静下心来比什么都重要。”放下荣誉,她已重新出发。回到西安交大,她仍是那个安于平淡、静心自守的教师和精研业务、执着进取的研究者,她还要努力向前!

 

教学、科研她能做到双优

 

在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被誉为“不可多得的教学、科研双优人才”。

她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热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从1988年毕业留校,她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工程热力学、热工基础、高等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代进展等多门课程。在她的日程表上,没有上下班、节假日,更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她长期超负荷工作,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是定额的几倍。

“前沿”和“启发”是何雅玲讲课的关键词。虽然很多课程已开设多年,但每次讲课前她都会修改讲稿或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加入之前讲课的心得体会,同时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及时将该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心得融入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她教授的课程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课程”。

为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何雅玲开发了“科研案例法”教学法,将基础课教学内容与科研问题相结合,经常开展头脑风暴,指导本科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有的学生的成果还被企业采用,转化为产品。2015年中俄大学生创新能源大赛上,她指导的学生的作品获银奖。

对待学生,何雅玲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了满腔心血。既悉心关怀,又严格要求。研究生在成长各阶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她都装在心里,经常与学生谈心,解决学生内心的疑惑。

27年的辛勤耕耘,她指导硕士生、博士生100余名。她主编的《工程热力学精要解析》及合编教材5本,被学生广泛采用。

亲其师信其道,何雅玲已经成为学生们前行的榜样。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