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科学有效地实行学分制管理

时间:2015-12-10作者:刘桂玲来源:《教育家》杂志12月号

我校于2010年9月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足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所赋予的学分分配,在保证学生高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推行学分制,意在通过学分制的实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实现课堂教学的精细化,通过学分的细化管理,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高考。同时,把研究性学习和选修2作为校本课程研发的有效途径,实现学生自由选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并与导师制相结合,把各班级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选导师与学科,各学科教师给选择自己的学生,做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及选课指导。基本情况如下: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按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执行,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课程内容按教育部指定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及所赋予的学分执行。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课程由选修1和选修2组成,选修1是地方课程,选修2是学校课程,学校通过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程实施及学分管理

课程安排:全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43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寒暑假)8周,每学期分两个时段,每个时段8-10周,复习考试1周,每个模块修习时间通常为36学时,相当于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每个模块18学时,相当于1学分;数学、语文、外语每周5学时,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每周3学时,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每周1学时,每周一、二的第七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每周四第七节为选修2校本专题讲座时间。

学生成长记录卡与模块考试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模块考试结合起来,用学分来计算学生的综合表现。学生成长纪录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科模块认定表,包括课时评价、纪律评价、课堂参与度、作业评价、模块考试、综合成绩、学分七部分,过程性评价总分100分,其中课时评价10分,纪律10分、课堂参与度10分、作业评价10分,模块考试成绩占60分,加在一起为学生综合得分,得分低于总分的40%,此模块考试不得分。公式为:综合成绩=课时(10)+纪律(10)+参与度(10)+作业(10)+考试(60)。没有获得学分的学生列出名单在全校公示,参加下一届学生的模块考试,获得学分。没有达到要求不予认定学分。学生成长记录卡第二部分包括时间、班级、课时、纪律、参与度、作业、学生签字、老师签字几个部分。要求每位老师上课必须携带,及时记录学生每天上课表现,出现一次问题扣0.5分,每项10分扣完为止,第一部分40分,根据第二部分平时的记录得出。

研究性学习与导师制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它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综合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社区服务4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总计不少于三个研究课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高一下学期与高二两个学期进行,每学期一个课题,其学分认定条件为: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有记录,有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每个课题5分,三个课题15分。其具体操作:高一新生入校后,由教科研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班主任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根据学科及自身兴趣与特长选择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个班级根据上报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小组名单交由各科老师,各学科老师就成为他们的导师,导师不仅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更要负责指导他们的研究性学习。

为了导师便于指导和操作,学生便于学习和实施,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基本要求,设计成了研究性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评价表,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记录表,研究过程评价表,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表,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评价表,研究性课题总评价表。要求导师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开题报告的撰写,结题报告的撰写,懂得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及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结题报告会,并以质疑答疑形式召开辩论会,各班选出好的成果参加年级展示活动,课题组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予以评价,研究性学习为必修考查科目,要求全员参加,全面考查学生完成研究任务的情况,达到基本要求为合格,获得学分。学校根据导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与教科研的考核挂钩,给教师加一定的考核分数。

社会实践时间安排:高一新生军训一周计2学分,冬天参加社区扫雪任务累计一周计2学分,高一下学期组织除草、植树累计一周计2学分,学校根据各班级实践活动记录进行学分认定,社会服务由学生在课外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服务,志愿活动等,三年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可计入2学分。

选修课2(校本课程)与导师制

选修2属于学校课程,由于高考、会考的压力,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外,选修1也基本由学校为学生选定,留给学生可供选择的只有选修2,在不影响高考、会考的大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选课的自由。但是可选择的课程太多,必然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因此经我校课题组讨论研究决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发校本课程,每学期期末前两周,每个学科的老师列出专题讲座课程名称、课程说明及讲座教师明细,下发给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导师根据本小组成员特点进行选课指导,班主任、家长辅助指导。学生把选择的专题课程上报班主任,班主任上报到教科研处,教科研处根据学生上报的情况,做出下学期各学科校本课程开课计划,要求每科每学期上报一个专题讲座(4-5课时),四个学期共计课时16-20课时,计1学分,除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外12个学科共计12学分,利用每周四下午第七节课进行校本专题讲座,学生可以跨班级、年段上课,本次实验对象是一个年段,所以不存在跨年段上课。教科研处把上报的名单交到每个专题讲座老师手里,教师讲座前必须点名,保证学生人数,学生只要保证出勤,遵守纪律,原则上即可获得学分。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七中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