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教师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如何培养?

时间:2016-02-24作者:史建如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2月号

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是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决定性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本身就是社会现有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承担着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教育界同时也是每一所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韦氏词典对创新一词的解释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创新既包含了前所未有的创造,也包含了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对于教师来说,创新既包括“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活动方式等等,也包括在原有教学教研基础上,重新组合而再次发现的新的方法策略。

教师创新能力总体表现包括获取新知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设计和实施最佳教育方案的能力。正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培训部的名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上就印着有效日期”。在信息时代的当下,信息技术的运用、庞大信息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学科高度融合与交叉的社会发展特点,使得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而教育科研是获取新知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获取新知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是构成教师创新能力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设计和实施最佳教育方案的能力,则表现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例如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师生交往,差生转化,个性化教学,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再创造及运用,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提出与深入研究等。

总之,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其内在支撑是创新精神,外部表现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具有内在的创新精神和外显的创新能力,才能进行真正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完整意义的创新人才。

二、多种方法培养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走出去请进来

组织教师“走出去”,拓展视野,接触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学校分期分批组织一线教师到山东历城二中、济南经十一路小学、泰州中学、北京八中、中科院微生物所、遗传所、基因所、中国科技馆等地学习。一些教师受到先进学校创新氛围的影响,从自身做起,在日常教学中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把创新教育专家“请进来”。学校先后邀请了关原成,裴丹等创新教育专家。为全校教师介绍创新理念,剖析创新精神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唤起教师对创新的认识和重视。正是在裴丹带领我校部分教师到山东参观学习,又两次亲临我校做创新报告的基础上,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学校率先组织开展学生创新活动,创新特色建设由此开端。

2.开展课题研究,开发并实施创新特色校本课程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提升理论水平、积淀教育科研素质、促进教学经验生成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正是在“科普创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引领下,构架了必修与选修的创新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框架。其中包括初中必修课程《创新乐园》,选修课程《初中美术与科幻画》、《初中物理教具、学具制作活动课程》、《历史中的创新与发明》、《科普演讲与科普剧创作》等。历经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三番五次的编撰与修改,《创新乐园》课程已在七八年级开课,每周一节课,已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计划中。课程编写组成员及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边摸索边实施边改进。不仅利用《创新乐园》课程的课堂教学为全体学生打开一扇扇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意识的窗户,让培养创新意识的“新鲜空气”涌入课堂。同时,“教是最好的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培养起来的丰实的创新能力和蓬勃的创新精神,形成于创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又运用于本学科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显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初中学生从中受益,也成为培养教师自身创新精神和提升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3.开展培养创新能力的多样化创新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活动也是提升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科技节。活动项目丰富多样,包括个人项目包括创意设计、创意制作、科学小论文、科幻画、小发明、科普演讲等,集体竞赛项目有挑战赛、现场制作大赛等,展示类项目有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与答辩、科普剧汇演等。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反推教师为设计学生活动方案而进行的学习与研究。

教师还通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竞赛活动,例如“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宋庆龄少儿发明奖活动”、太原市“科普双百工程五小竞赛”等,促进了教师对活动项目所包含的多学科知识的深入研究、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等,这些创新实践活动,都毫无疑问地促进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提升教师创新能力,例如重点聚焦,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创建“诵读经验”、 “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课题”、“多学科微课与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团队,开展主体项目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新问题与新思考

在采取多种途径培养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困扰教师发展的难题。

“应试”带来的巨大压力。长期以来中考和高考是考察一所中学办学成绩的最主要指标,因“应试”而起,由社会、家庭、学校间竞争等带来的种种压力,使得许多教师疲于应对,难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中来。

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束缚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各年龄层教师多数源于师范类学院毕业,在开展涉及学科交叉以及学科技术运用类活动时,教师旧有的分科知识体系难以应对所需要的多学科知识与技术能力。而知识与技能的“充电”又缺少相应的专业引领。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师通过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设计多种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 “体验活动”、“探究活动”“创意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将是未来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培养“学会学习”、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擅长储纳知识和应试答题的考试机器。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促成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条件。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三中学校)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