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杂志2017年11月刊
时间:2017-11-30作者:编辑部来源:教育家杂志
卷首语FRONT.期待理想的教育

06 谁在说·SHUIZAISHUO
07 要闻·YAOWEN
笔谈·BITAN
08 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新需求 /田学军
10 落实“四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谢为民
12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黄国华
时势·SHISHI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中小学必修课 /周彩丽
乡村教育·XIANGCUNJIAOYU
16 点燃乡村教育的星星之火 /徐建华
18 中国乡村教育的现代化之路 /张志勇
关注·GUANZHU
21 从领袖的知青岁月中汲取力量 /李功毅 吴爽
封面·FENGMIAN
24 王国华:办一所有担当的名校 /周彩丽
28 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周彩丽
特别报道·TEBIEBAODAO
32 再不谈性教育就晚了 /孙习涵
33 性教育选修课被“ 秒抢”的背后 /嵇玲
35 儿童性教育:从羞于启齿到科学引导 /吴爽
38 与孩子谈性,我们该怎么谈 /孙习涵
41 儿童性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 /邢晓凤
3
1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