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让农村教育从薄弱走向优质

时间:2018-02-06作者:张峰林来源:莱西市教体局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印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强调,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多年来,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前沿,以现代农村建设支持农村学校发展,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莱西市兴华学校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管理机制、方式上动脑子

兴华学校位于莱西望城办事处张格庄村后,原来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从2015年开始,兴华学校作为莱西市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开始了九年一贯制探索实践。改革之初,学校围绕提升治理水平,首先在管理机制、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当时,全校只有8名干部,却担负着两个学段、9个年级、18个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传统模式下,要部署一项工作,从校长、副校长、到处室主任、再到年级组长,到每一名师生,没有足够时间是万万不行的,即使有时间,因环节太多,在传达落实的过程中也往往走样变形。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借鉴北京十一学校的管理经验,实施扁平化管理。在全校划分3个学部、3个中心。3个学部,即起始学部(含1-3年级);衔接学部(含4-6年级);毕业学部(含7-9年级)。3个中心为,即教学管理中心、师生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学部和中心之间是平行关系,学部以教育教学为主,中心以服务协调为主。各个学部和中心的负责人均由副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兼任。三个学部、三个中心的负责人直接对校长负责。治理结构的改革,减少了学校管理层级,强化了权责统一,使学校分工更加明确,决策执行更加有力,逐步实现了管理范围的最大化、管理效益的最优化。学区管理中心成立两年来,共争取乡镇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对学校的沙土操场进行了标准塑胶化改造,建设了全市首个农村青少年实践基地,开设早教中心、书画艺苑等活动场所。

让农村教育从薄弱走向优质

在课程体系、课程改革上费心思

九年一贯制学生,在校要历经9年时间,从儿童到青少年,贯穿了人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课程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载体,为此,学校调动一切资源,推进课程改革,重点在课程体系上进行重建和整合,树立全课程的理念,为每个学段制定技能目标,并制定配套的评价体系。比如:3~5年级学生是孩子道德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校设置了道德素养课。道德素养课程整合了原有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加了人文知识。4~6年级是孩子的思维活跃期,安排了自然科学课,课程以现有小学学段科学课程教材为蓝本,渗透了七年级生物学科相关知识。对现有八、九年级物理课程内容则重新规划,将学生较为熟悉的与生活有关的声、电等章节的演示实验,整合提前至五、六年级。在3~8年级开设语文阅读课,整合现行教材的重点篇目,增加了时文,开展阅读主题学习,提高学生阅读量。英语学科,将九年的词汇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分解到了不同的学段、年级。艺术、体育等技能类课程,也按照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分散到不同年级。校长赵学东介绍说:“两年的课程体系变革实践,让我们实现了把课程还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重新成为了课程的核心。课程的重新统整与架构,也实现了‘九年一贯,一以贯之’的办学思想。学校2016年中考,整体提升7个名次,获得争先进位奖。2017年中考,优质生人数进入全市上游。艺体活动红红火火,先后多次代表办事处党总支、代表莱西市外出参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6年被评为青岛市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代表莱西在青岛市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在山东省机器人大赛中取得全省第五名(一等奖)的好成绩。

让农村教育从薄弱走向优质

在教师管理、教研体制上想办法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兴华学校先后制定了课堂教学标准、请销假规定、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坚持师德师风师能同步抓、常年抓。一是打破常规,鼓励教师跨学段上课。尝试让初中老师和小学教师相互兼课,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教师教学管理能力。二是改年级组办公为学科组办公。将1~9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安排在一起办公,让小学初中两学段教师在教学及教研中、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建立“导师制”, 塑造“双师型”教师。打破学部界限,实行双向选择,让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共同成长。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最佳方式,是改变一个地区落后现状的最佳途径。农村地区要想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最根本的首先要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而这些说到底还是要从教育上着手。”莱西市教体局长李中禹如是说。

(通讯员:莱西市教体局 张峰林)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