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语商教育”托起学生灿烂的明天

时间:2018-03-20作者:王 杰来源:教育家杂志

“语商”(LQ),即语言商数,是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总和,包括语言的思辨能力、说话的表达能力及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语商教育”主要基于学生自身发展和未来社会需求,以思辨和表达为两大基本要素,以“读写说辩”为四个支点,以环境熏陶、课堂教学和多种活动为途径,激发学生智商和情商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几年来,天津市第二十中学(以下简称“二十中”)以“语商教育”为核心,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落实“ 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力。

 

构建“ 语商教育”文化框架

 

从学校发展历史看,学校多年坚持的学生诵读、演讲、辩论等各种比赛已成为每年必做的传统项目,为“ 语商教育”文化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

学校以“让每一个学生自信而愉悦地走向未来”为办学理念,其中所体现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语商教育的内在追求;“立德、立功、明达、明辨”的校训,在品德、能力、心智、思维、胸怀和眼界等诸多方面和语商教育的追求不谋而合。“乐学、敏思、善述”的学风,强调了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语商方式。着眼学生现实,培养“ 品质优、品位高、品相佳”的三品学子的学生发展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公德力、学习力、意志力、合作力、创造力、组织力和思考力,自信而愉悦地走向未来。

 

建构“ 语商”课程体系

 

学校基于“语商教育”文化主题,在“让每一个学生自信而愉悦地走向未来”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 学本、开放、多元、和谐”的课程理念引领下,调适整合现有课程,拓宽课程平台,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充分体现学校课程改革的亮点及办学特色。一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的打造培养,为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创设系列具有梯度性的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三是注重学生体验实践,拓展延伸学科知识,探索“ 社团化”“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实践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组织力、合作力。

为培养面对未来具有丰富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合格人才,从课程类别和课程层次的可选择性入手,着力建构基础核心类、个性发展类和语商特色类三大课程体系。

基础核心类课程。主要由国家必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地方课程构成,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要求。在“语商教育”理念引领下,结合本学科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对国家课程在内容、结构、方式等方面进行调适整合,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侧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语商的提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国家课程目标的最大化。

从内容上,各学科组结合学科特点对国家必修、选修课程进行拓展延伸,开发学科校本教材,如语文组的《古代文化常识》《人文阅读》,数学组的《数学史话》,英语组的《走进英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研究》,生物组的《探索与发现》,政治组的《国际政治常识与拓展》等。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采取“5+1”课程模式,每周5课时进行国家必修课程的教学,1课时进行语文学科能力和语商的培养,包括阅读写作、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等。其他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建模活动,初步形成“ 先说后评,说写结合;以疑导思,讲练结合”的语商教学基本框架,如英语的情境模拟会话、政治的时事演讲、数理化的思维训练等,使学生在不断的接触与训练中逐渐将语言表达、思辨能力作为一种习惯、一种智慧。

个性发展类课程。主要由校本选修课和学生社团活动构成,它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是学生发展的拓展性要求,已形成社会责任、文化浸润、职业技能、兴趣爱好四大课程系列。

社会责任课程以体验式德育课程为骨架,包括学工学农学军的课程、著名校友访谈、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文化浸润课程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漫谈儒释道、诗坛漫步等;职业技能课程包括网络技术应用、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摄影等;兴趣类课程包括了艺术类( 如合唱、流行歌曲歌词赏析、国画),体育技能类(如乒乓球、篮球、藤球、健美操),学科实践类(如生活中的物理、食品中的化学、人体常见病预防),动手制作类(如UP、DIY环保小制作),社团类(如辩论社、记者社、广播社)。

“语商”特色类课程。在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丰富主题实践课程中,围绕语商教育的内涵,逐步构建以“ 读、写、说、辩”为支点,以课内和课外为途径,以“ 读书知理,讲辩明理,处事懂礼,行止有礼”为特征的“ 语商”特色课程。“ 读”,即阅读赏析古典、现代的文化经典,充实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思想。“写”,即随笔化写作,培养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叙写的习惯,开阔眼界,增强阅历,丰富情感,养护心灵。“说、辩”,即新闻采访、口语交际、朗诵、辩论、播音主持,教给学生沟通的方法,讲话的技巧,涵养学生的品性。“礼”,即引导学生行止有度,文质彬彬。使学生在读书学习、交流沟通、讲述思辨中,提升演说论辩、主持策划、协调领导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场的竞争与挑战,充满自信而愉悦地生活。

 

“语商教育”带动教学变革

 

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一是尝试实践分层走班式教学,让学生收获信心,找到自己的角色和成长成才之路;二是引入导师制,导师既负责学生的学习规划和指导,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三是通过举办学法交流讲座和个别辅导结对的方式进行学长制实践;四是探索形成长短结合、灵活有针对性的课堂课时制——长课时用于学法讲座、习作训练点评等课型,短课时用于小专题、小活动;五是借助网络资源信息化平台,尝试翻转课堂、微课教学,进一步创设更完善、更适切的教育。

优化了教学流程。课堂上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为学生搭建表达交流展示的平台。保持课堂的开放性,每节课都为学生留有分层式的用于课后自我拓展学习的增长点。初步形成“先说后评,说写结合,以疑导思,讲练结合”的语商课堂教学思路,在教学方式上实现学科融合。结合本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教学建模活动。

以新授课为例,课前有五分钟表达训练,文科学科以讲、说展示为主,理科学科以分享每日一题解题思路为主。新授环节注重“以疑导思、合作解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惑;同时,课堂上强调精讲精练,注意多维评价,生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环节尽量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适时点评升华——理科侧重于总结方法与升华思想,培养思维品质;文科学侧重于总结方法与领会感悟。课堂整体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习惯,使学生在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中培养自信。

完善了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评价中,除教学管理者、教师两个维度外,我们特别重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评价内容更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高尚品格、丰富知识、卓越能力、健康体魄的养成。在评价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做到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多维度考核,不只评价学生的观点、做法正确与否,更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尝试探索的过程。   (作者系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校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