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今天,高校需要怎样开展国防教育

时间:2018-08-21作者:杨娜来源:《教育家》杂志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把国防教育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少年强则中国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国防教育经历了何种发展历程?和平年代,如何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人说高校国防教育落实难,难在哪?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部长、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熊剑平。

 

今天,高校需要怎样开展国防教育

熊剑平

 

军训:改革开放以来军民融合的最大成果

 

提到学校国防教育,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军训。统一的迷彩服、标准的军姿、整齐有力的跨步……在军训中,大学生感受到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中华儿女勇于征战沙场、誓死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确实,军训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一个重要支点,熊剑平介绍,“通过多年探索,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形成了以组织实施学生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军训)、开设军事理论必修课、再辅之以经常性的国防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的三点支撑模式。”

 

和平年代,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还有意义吗?记者问道。熊剑平严肃神色:“一个国家正是有稳固强大的国防,才能够确保和平。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和国家的国防建设不是一对矛盾,只要国家存在,就一定有国家安全,就一定要开展国防教育。而每个公民包括青年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国家安全的责任。古今中外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善战才能止战,能战方能无战。今天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意义重大。”

 

今天,高校需要怎样开展国防教育

大学阅兵式

 

清华大学2016级环境艺术设计系甘雨虹表示,军训非常有意义,军训中和同学产生了非常珍贵的友谊,嘹亮军歌中产生出对祖国对军人的热爱。“军训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熊剑平如是说。

 

1984年新颁布的《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1985年全国开始在51所高校开展军训和军事理论课试点(后逐步扩大到156所),搭建平台,出台《高等院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军训进入了16年的试点阶段。

 

“当时军训时间为四周,由部队派出人员组训或到部队参加军训,军事理论课由各集团军派遣军官授课,北京是由原24军负责北大、原65军负责清华”,北京科技大学军事理论课教师曲涛饱含感情地回忆起当初那段难忘的时光:“我1987年带着北科大的学生坐着绿皮车专列去山西太原63军驻地军训,当地训练条件非常艰苦,严重缺水,我们1300多人28天就洗过一次澡 ,但大家还是斗志昂扬,热情高涨”。

 

忆起这段历史,熊剑平也感慨颇多,1989年政治风波后,高校军训工作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强化。之后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部队承训能力变化,陆续有很多学校开始在校内组织军训,省级军区(卫戍区、警备区)相关部门负责协调安排承训部队。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建设专门的军训基地,属地很多高校开始在军训基地组织学生训练,这种模式一致持续到了现在。2002年军训试点结束,全国高校全面展开军训,军训时间缩短至二至三周,军事理论教学36学时。他强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支点,学生军训基本走上了法制保障、规范运行、系统组织的轨道。

 

今天,高校需要怎样开展国防教育

反恐训练

 

回顾几十年高校军训工作的发展,都与人民军队的紧密合作、大力支持分不开。“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这么多的高校、数千万青年学生,有组织地到军营或在校园接受相对正规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课教学,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防教育课程,这是军民融合开展公民国防教育的典范,是改革开放40年来军民融合在教育领域的最大基础性成果。”

 

提起这个成果,熊剑平自豪不已。他认为,大学文化和军队文化本来相互排斥,大学讲究自由、开放、多元,而军队的精神是服从、封闭、一致。然而这两个体系却在在军训这项工作上,合作得异常完美。

 

一方面部队形成了承担学生军训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高校依照法律组织实施学生军训,但深层动因是培养学生国防素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使命担当。通过军训这项工作,以教育的名义,军队和地方高校很好地协作、融合在一起,这是军民融合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军事理论课:规范课程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后,国防教育开展形式呈现出从单纯性的军事训练过渡到普及性全民国防素质教育的演进特点。高校国防教育也顺应这一形势,不再强调单一的履行兵役义务目的,而是逐渐突出国防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和国防动员功能。高校军事理论课在这种背景下在各高校由点到面全面铺开,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的地位得到明确,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也进一步规范。

 

据调查,军事理论课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还记得在军事高技术课上,吕冀蜀老师结合伊拉克战争阐述现代高精尖武器对战争的深远影响,风格生动活泼,我们很喜欢。”清华大学2016级材料学院孙世棚对记者说。《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5个板块内容。

 

今天,高校需要怎样开展国防教育

军事理论课

 

“除36课时的必修课外,武装部同时开设了9门军事选修课程,每年有2200多名同学选修,成为多年来最受同学喜欢的课程,部分课程被评为清华前5%优秀课。”清华大学武装部老师吕冀蜀介绍,其中的一门国防体育选修课——射击课,非常热门,每年很多同学都选不上。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清华选修课高技术战争采用网络mooc授课,选修人数超过1万,很多外校的同学也争相听课。

 

“然而在军事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几十年来高校的国防教育并没有从高校教育体系中确立起学科地位,课程游离于国家学科目录之外,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科建设长期处于脱节状态。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高校国防教育的落地及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熊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高校国防教育的根本问题。

 

建设国防教育学科,给教师上“户口”

 

“现在我们教军事理论课的老师在学校没‘户口’。学科不独立,教学难深入开展。教师难评高级职称,教学人才就难保留。”北京科技大学军事理论课老师曲涛向记者诉苦。

 

目前,摆在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最大现实难题是缺乏足量的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熊剑平告诉记者,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派遣军官,由高校所在地区的军事院校派出;另一类是高校自配教师,由高校军事教研室组织本校教师授课,其中包括部队退伍、转业人员,或思政系列的兼职教师。“全国范围内的派遣军官共893个,像以前北京这样由派遣军官组成的专业教师力量授课的地区屈指可数,远远无法满足我国普通本专科院校每年约700万新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何况军改后,目前军队院校的派遣军官队伍编制也没有了”。

 

今天,高校需要怎样开展国防教育

组织训练

 

“而且,就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军队的派遣军官确实军事实践经验丰富,但他不一定了解高校学生思想特点,不一定深入掌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所以无论从对教师需求还是教学成效来说,我们都亟需培养高校自己的军事理论课教学队伍”。为此,他一再强调,落实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抓住牛鼻子,建立学科依托。

 

困扰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另一个难题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师资建设的主体领导责任不明确。熊剑平表示,在学校本属于国防教育同一范畴的军训和日常国防教育课程及活动,却分别由上级不同的职能部门指导。“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都设在军队,而省市的国防教育多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高校工作则由教育部及各地教育系统主管。”

 

到底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还是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来搞学校国防教育?源动力和第一责任是谁?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他建议,新时期要完善自上而下的国防教育领导组织,实施各层面的军地融合机制。另外,高校国防教育的前沿阵地,比如高校的武装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军事教研室等部门建设的主体责任,也必须在高校综合改革的进程中予以明确和加强。

 

今天,高校需要怎样开展国防教育

反恐捕获训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去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出台了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相关文件,各省市正在积极制定细则落实。“这又一次给我们鼓了劲、撑了腰”,熊剑平满怀信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下,中国大学生将继续成为支持国防、建设国防、投身国防的生力军,用忠诚、勇气、血性证明他们的家国情怀。”

 

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佩戴勋章的老兵们在校园给学生讲述英雄故事,年轻人也会在结婚纪念日向国家公墓的烈士们献上美丽的鲜花。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