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时间:2018-11-30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本刊讯(记者 吴爽) 近日,第十六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现场展示活动及研讨会在徐州市铜山区举行。跨栏、姿态操、人体金字塔、书法操、五禽操……来自徐州市铜山区13所学校学生,20多种体育项目的精彩展示,让现场近6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校长、教研员、教育局长等纷纷点赞。

 

这些现场展示的体育项目并非一场简单的“秀”,而是铜山区学生日日操练的“必修课”。“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拉练,所以孩子们的整体身体素质都非常好。”铜山区柳新实验小学体育特级教师姜秀对记者表示。

 

执教22年,她把体育当做“主课”

 

当下,体育教学面临师资不足,体育学科地位弱势,学校体育设施落后、场地有限等问题。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姜秀已经执教22年,在她看来“只要肯花功夫多钻研,并持之以恒地坚持,这些困难都能克服。”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姜秀指导的《姿态操》《呼啦圈操》《叠罗汉》,在现场赢得满堂彩。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谈到呼啦圈操的编排,姜秀说:“呼啦圈操开始创编时最初是单人操的练习,为了让学生对操更加感兴趣,在单人操基础上创编了两人一组,九人一组的配合练习,集体的图案造型组合,唤醒她们的运动欲望与训练兴趣。”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此外,为了落实国家对集体舞的课程要求,兼顾学校呼啦圈特色项目,姜秀还创编了呼啦圈集体舞、呼啦圈大型游戏。其中把呼啦圈和集体舞巧妙结合,不仅使呼啦圈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减少了操与舞之间的时间分割,增加了集体舞的多样性,使得操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不仅会跳徒手的校园集体舞,还会利用呼啦圈跳校园集体舞。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叠罗汉”展示中,一层、两层、三层……孩子们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团结协作,稳健地叠起了六层罗汉。这个项目,是姜秀通过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反复训练结的硕果。两个多月前,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主席毛振明到学校调研时,看到柳新实验小学学生在姿态操中表现出了极好的身体柔韧性,随即给姜秀下了“任务”——“人体金字塔做到4层。”姜秀一口答应。此后,姜秀反复观看毛振明提供的相关教学视频,并召集老师们先行练习“试错”,“通过我们老师们自己做,感受每个动作的重心在哪里,难在哪里,难度有多大,再讨论应对策略。这样才能确保训练的循序渐进,安全有效。”

 

“叠罗汉”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下面支撑的学生,就算累得不行,也会咬牙坚持。处于‘金字塔’底层或位置靠后的孩子根本不在乎是否能在录像中露脸,团体的荣誉远远大于个人得到的关注。”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22年来,姜秀亲历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变革。在她参加工作后的前6年,大家都认为体育这门课程在学校里是就是一个副课,远没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重要。2002年至今,16年的时间,姜秀始终坚持体育的“主课”地位,并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人对体育的认识。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兼职体育教师队伍。

 

她期待:“更多的人能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它是融趣味性、技术性、理论性、艺术性、精神性于一体的课程,体育课堂不能被‘占用’。” 

 

橄榄球进校园,冷门变热门

 

此次展示中,橄榄球队员的出场算得上非常“亮眼”了。33个队员在场上奋力拼搏,发自胸腔的呐喊,拼命的奔跑、接球,跌倒了再爬起来;为了给队友创造机会,团结互助,拼尽全力的对抗……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这支“骑士”橄榄球队是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于今年8月组建的球队,也是铜山区乃至徐州市首支中小学生美式橄榄球队,受全国学校体育联盟邀约,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体育部的教学教研主任、大学生美式橄榄球国家队教练王骁出任教练。

 

相比足球、篮球、排球,学生很少接触橄榄球,也对其比赛规则知之甚少。不少同学抱着好奇心,争相加入橄榄球队,球队一时间成了学校的“香饽饽”。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高晨赫是该校七年级的学生,今年暑假被选入“骑士”橄榄球队。相比那些瘦高的同龄人,高晨赫不算特别高的,还略有些胖呼。王骁表示,“橄榄球运动对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要求比较高,是一项包容性很强的运动。这需要各种体型的学生参与,既需要小块头灵活型、敏捷型、速度型的,也需要那种大块头力量型的选手,所以这项运动非常适合在学校开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高晨赫愈发对橄榄球有兴趣。他说:“练橄榄球的机会很难得,虽然累却很快乐。参加橄榄球队,不仅没耽误我学习,反而开发了脑力,促进学习的进步。”

 

橄榄球展示活动后,大学路实验学校体育老师张莉在朋友圈写道:“从组队以来,大学路所有的体育老师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不仅没有加班费,还要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抱怨与牢骚……”事实上,张莉对橄榄球是“爱恨交加”。老师们在平日的训练中顶着压力,克服困难,无私奉献,“三个月以来的辛苦历历在目,有泪水,有欢笑,有抱怨……但此刻只有不舍,不舍得敬业的王教练!不舍得淘气又可爱的孩子们!不舍得因为橄榄球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兄弟姐妹们!”

 

学校体育,“体魄”与“精神”比翼齐飞

 

正如张莉所言,橄榄球不仅给予学生身体的磨练,更是精神的浇灌。

 

王骁认为,“橄榄球运动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而且这项运动具有很强的纪律性,赛场上一个小的失误甚至会导致整场比赛结果的颠覆。”展示结束,很多学生担心教练要离开,球队会解散。对此,王骁回应:“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会把这个项目长期坚持下去,我会尽我所能把培训工作做好,同时培养一批地方老师,让橄榄球教育能延续下去。”

 

当天寒风阵阵,在操场上身着校服参与展示的学生们脸上却暖意融融。铜山区地处偏远,基础较薄,自2014年成为“全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全面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并对学校工作提出四项具体要求——“办公室看看,器材室算算,司令台站站,运动场转转”,铜山区体育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