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吴良镛:建筑师要牢记对人的关切

时间:2019-08-15作者:周丽来源:教育家杂志

吴良镛:建筑师要牢记对人的关切

 

白发苍苍、脸庞圆圆、憨态可掬、慈祥可爱,这是建筑学界晚辈眼中的吴良镛,望百之年的他已经在清华大学和建筑领域深耕了70余载,为共和国的历史长卷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建筑界,有这样一句话:“凡是到过北京的人,都曾亲身品读过吴良镛。”北京区域规划建设、天安门广场扩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的设计等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其实何止北京,曲阜孔子研究院、长三角、滇西北……从建筑设计到城乡规划,大江南北都留下了吴良镛的“手笔”。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

在学术上,吴良镛创立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和“人居环境科学”体系,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他曾说,与公共建筑相比,自己更在意的是民居。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是他“有机更新”理念的代表作,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这也是近代中国建筑作品首次在国际上取得的最高荣誉。“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是他一生所系。2012年,90岁的吴良镛成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表彰的第一位建筑师。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改革先锋”称号,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在教育实践中,1946年,吴良镛协助建筑大师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和林徽因成为建系之初仅有的两名教员;1950年,收到梁思成来信说“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深造,冲破阻挠,毅然回国。此后数十年,吴良镛在清华大学任教,辛勤耕耘在建筑教育第一线。他曾在《人民日报》发文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多次提出扩大建筑专业、建筑教育结合实践等建议;与汪菊渊教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参与制定“全国建筑学共同教学计划”,领导编写全国建筑学专业通用教材……

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与学生亦师亦友,对学生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培养出一批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吴良镛的研究生弟子梁勤,感谢恩师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母校设立了一笔以吴良镛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墙壁上挂着吴良镛手书的四个大字:“匠人营国”,他鼓励学生们去“探索中国人在下一世纪如何能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也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9年8月刊 总第185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