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吸引高学历人才从教: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时间:2019-12-31作者:卿素兰来源:教育家杂志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竞争加剧,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及作用愈发凸显。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吸引优秀人才乐于从教、长期从教作为重要战略。这一战略的贯彻落实,在今年秋季的校园招聘中产生了积极效应。如深圳龙华区教育局招聘教师,入围491人,其中近9成为研究生,有76名清华北大应届生。深圳中学拟聘用的28名应届毕业生中,4人为博士,24人为硕士,10人来自北大,5人来自清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公布的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的9人中,有6人是顶尖大学的博士,其余为硕士。一批高学历优秀人才选择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可喜的趋势。这种现象真正体现了国家有关教师的政策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良好效果,不仅顺应了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时代教师职业地位提高后的必然结果。

 

高学历人才从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硕士、博士加入基础教育行列,引起热议。有人认为是“大材小用,学历贬值”,认为中小学校不必消费 高学历,这一观点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不相符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人才的保障靠教育,靠大批优秀的教师。我国的基础教育盘子大、底子薄,教师队伍数量庞大,而学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教师比较仍存在差距。据统计,2018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仅为3.10%,而经合组织(OECD)相关国家初中教师中的硕士研究生平均比例为45.5%。可见,与OECD的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比例明显偏低。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需要不断提升。虽然我国教育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但目前发达地区重点中学的高学历人才引进,是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深圳以及很多一线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优秀人才,教育也不例外。更多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到中小学从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开始出实招、干实事。如果更多地方出现这种局面,那么,大批优秀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洪流就将形成,基础教育的新生态将产生。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急需高学历人才

 

在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时代,传授知识已不再是基础教育教师的核心任务,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培育具有广博视野、卓越人格、良好心智模式及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这对教师的人格修炼、人文素养、知识涵养、综合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小学需要大批高水平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更要把握学科培养中的科学与人文的思想和价值观,这样才能用人格与思想来培养和成就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基础教育阶段对优秀人才有着更强烈的需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时程长,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人格修炼的关键期,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特别强,教师的学识引领、榜样效应会影响他们一生。另外,根据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未来人才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尤其是发达城市的重点中学,学生具有更高的天赋和才能,学校需要用更为丰富的课程和学科知识更扎实、视野更广阔的教师来培养他们。发达城市的中小学名校,比如北京十一中学、深圳中学,早已开始招收名校的硕士、博士从教,从而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并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也有人担心由此引发区域内或者区域间的教育公平问题。笔者认为,破解政策瓶颈及教育实践瓶颈,总要有一些先行先试的典范。这些重点中学基本上都是高中,国家鼓励高中特色发展。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千篇一律,如果引进这样一些高层次人才,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在素质教育上多下功夫,引领高中教育在学科思想、人文思想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提前引领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学科思维与探究方法,激发高中生的研究潜能,树立人生发展目标和理想,为破解高中教育瓶颈提供很好的范例,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

 

高学历人才从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的历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尤其是硕士与博士学位的迅速增长,我国的硕士、博士招生人数显著增加。国家统 计局相关数据表明,2000-2017年,研究生录取人数综合达752万左右,由此培养出大批量的硕士生、博士生,为国家各行各业储备了人才,毫无疑问,也为基础教育建立了人才库。对中学招聘高学历教师,媒体反复报道招收的人员均来自名校或者非师范类院校、非师范类专业,如“华 中师大一附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年引进的博士生中没有一个是师范专业毕业的,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这引起了有关人士对于师范院校发展的担忧。我想这种担忧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毕竟这只是全国教师招聘人数的少部分,也是整个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少部分。非师范类学校或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被引入中小学当老师,是国家打开教师职业的大门,允许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并获得从业资格的基本政策得到落实的充分表现,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具体践行,也是基础教育的一种探索。 用人单位对于名校高学历人才的选择,以及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选择,相信他们一定会统筹考虑,社会各界人士不必因为一所学校某一次的招聘而惊慌。一所学校奋斗在一线的老师大部分来自师范专业,吸收一些非 师范专业的高才生,以便兼容并收、拓宽视野、跨界融合,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完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是教师教育的母机,师范院校对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综合性大学成为所有大学的目标,因此,师范院校也走入了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潮流之中。与此同时,综合性大学也逐步建立起教师教育学院,承担起教师教育的重任。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基本上形成了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共同举办的格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教师教育的实力与动力更强劲了。当然,这也进一步挑战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的贡献度以及师范院校的优势,让我国的师范教育从垄断地位进入了更加具有挑战性的格局,相信未来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将 更为强劲。未来需要复合型的教学人才,面对新形势,教师教育制度改革、模式改革的力度会加大,教师的培养体系会更加灵活,高水平优秀教师将会喷涌。

 

高学历人才从教是对新时代教师职业地位的价值认同

 

人的工作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有谋生取向、职业取向和事业取向等。现在进入职场的研究生、博士生基 本上都是90后,00后也即将陆续进入职场,他们的工作价值取向往往错综复杂,既有谋生取向,又有职业取向、事业取向。以传统价值观来看,中小学教育含金量低,属于低层次的从业,硕士、博士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被认为是降低身价。另外,基础教育阶段工作环境欠佳,收入不够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也不高,这种现象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 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的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当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时,高学历人才乐意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不足为怪,这是对新时代教师职业地位的价值认同。一些招聘高学历教师的中小学,为教师提供高待遇以及人性化的福利,如深圳中学给出28万元年薪、免费公寓、一年约160 天带薪休假以及未来教师的小孩可以入读该校等待遇,让应聘者看到这是一份体面且有诱惑力的工作,符合新时代高学历人才的择业标准,满足了其工作的谋生取向。我们也看到,华中师大一附中录用的9名名校博士、硕士,是从2000名应聘者中挑选出来的,在待遇方面没有额外倾斜,非“高薪聘请”,这进一步说明新时代我国高学历人才工作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他们除了谋生取向之外,也在乎工作的事业取向,拥有改进我国基础教育的理想。就像今年有高考生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师范大学,他认为优秀的人应该去当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所以,高学历优秀人才涌向基础教育,既是国家政策赋予的吸引力所致,也是新时代学子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践行使然。总之,高学历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添光彩,为民族振兴、国家强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也是新时代高学历人才的价值选择。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刊于《教育家》杂志11月刊 总第202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