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享受苦难

时间:2020-03-10作者:佟学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人生,没人能回避苦难,无论高官或平民。苦难之于每个人就像影子,与你终身相伴,无论你如何对待,无论你怎样理解,它就在那里。你能够做的就是:正视它,客观对待它,厘清态度。既然无法回避,不如享受苦难。

杨绛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在泥塘中劳动,路人问:“你们忙什么呢?”甲说:“还问,都快累死了,这一天天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唉!”说完,叹了长长一口气。乙说:“其实很简单,干活挣钱,养活老婆孩子,天经地义。”满脸的汗水满天的平和。丙擦了一把汗说:“我们修好这个泥塘,能养很多鱼和鸭,能挣很多钱,生活就能改善喽!将来这里荷塘月色,莲池花屿,会很美好的。”说完,丙好像看到了无限美好,便充满了无限干劲儿,又去紧张地忙碌了。故事虽小,哲思深刻。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劳动、同样的家境,不同的心态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理解,便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未来。

我在吉林市第一中学的一次报告《法制社团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中讲到:人这一生必须要面对不同,接受不同。不同意见,不同观点,甚至是对手或敌人,甚至是苦难,只有认清它,正视它,知己知彼并与之交朋友。试想,如果对手终有一天都能成为你的朋友,你这一生还有什么不可克服呢,还会有什么困难呢?如果有一天,苦难都能被你善待,甚至享受,你的人生还有阴霾吗?与其在苦难中挣扎,与其在痛苦中煎熬,不如改变态度,正确理解,正确看待。看轻它,它就轻;忽视它,它就不重要;藐视它,它就若有若无。既然一定要有风暴,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苦难与幸福并存,危险与希望同在,苦难像阳光一样,所有人都同样拥有,只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考,才有不同的状态和不同的结局。

苦难之于回忆,心酸、感动、泪落、震撼、鲜美,苦难是戏,苦难是诗,苦难是一朵云,苦难是一杯酒,苦难是不同的音符,苦难更是文化。假想没有苦难,何来幸福,没有苦难,何来色彩,没有苦难,何来人生。

苦难其实是一种追求,你的梦想,你的挑战,都是寻找苦难。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何来苦难?如果追求是理想,那么苦难何尝不是历练?因此,淡看云烟,享受苦难,让苦难成为你一生中难能可贵的追求,让苦难成为你人生中最灿烂的风景。享受苦难,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