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做乡村教育与乡土文明的守望者

时间:2016-02-24作者:方华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2月号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乡土文明逐渐凋敝和破败在时光的车轮之下,沦为模糊的记忆与遥远的想象。乡村生活与乡土文明,历经几千年的积淀,作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要部分,一直是萦绕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忧伤。习总书记在谈及农村建设的时候,以一句“记得住乡愁”寄托了他对乡土文明传承的愿景和期待。李泓冰先生曾经说过:“对遥远的乡村来说,每一个学校,是一堆火;每一个老师,是一盏灯。那光虽是暗淡,却明明灭灭地闪了几千年,是烛照中国乡村的一线微茫、温暖、踏实。”乡土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根在农村,责任在乡村教育,希望在乡村教师。

“设庠序以化于邑”。乡村学校,是乡土文明的命脉所系。江西省弋阳县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乡土文明传承,取得一定成效。

一、发展乡村教育,成就乡村教师

顾明远先生说:“繁荣乡土文明,关键在乡村教师。他们与乡村文化密切相关。村里没有教学点,没有教师,那么这个村也就没有文化了。乡村教师有水平,就可以挖掘和保持当地的文化。所以,培养教师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尊重老师,相信老师,依靠老师。”弋阳县目前在编教师2997人,其中乡村教师就有2100人,如何让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成为点亮乡土文明的火光?弋阳县通过营造氛围,改善条件,搭建平台,激励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成就乡村教师的职业梦想,让乡村教师体面而有尊严地工作。

建美乡村学校,留住乡村教师

弋阳县自2013年以来,重点投入乡村学校建设,提出了乡村学校建设“校园规划科学化,校园建设标准化,校园文化品位化、校园生活家庭化”的“四化”思路。根据学校的需求,按照《江西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遵照建一所成一所的原则,对每一所学校进行科学规划。2013年秋至2015年春,全县用于农村校舍新建、改建、维修的资金达2.68亿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0.5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6.82万平方米。新建学校两所,改扩建学校4所,15所学校新建了教师周转房,58所学校新建了食堂,50多所学校和教学点进行了标准化建设,5所学校新建了塑胶操场。通过两年的建设,我县所有的教学点都实现了标准化。2013年开始,弋阳县统筹资金约1528万余元,用于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和配套建设。至2015年6月底,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带宽达到30M,县城中小学校带宽达到100M)、教育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

在弋阳不同乡镇的山间田野,经常可以看到风格迥异的乡村学校,如清湖乡汪家完小、樟树墩镇直源完小、漆工镇林背教学点、湾里乡十全教学点,无处不是绿篱青草,香樟金桂;错落有致的教学和生活用房,点缀在乡村的青山绿水之间。乡村学校应该是乡村文明的高地,让学校成为村落和社区最漂亮、最干净的地方,已经成为弋阳教育人的共识。很多学校努力为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改善条件,通网络通WIFI通热水,真正让乡村教师能够在乡村学校安心工作,留得住人也留得住心。

发展乡村学校,成长乡村教师

弋阳县教体局把乡村学校的发展,作为构建均衡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用学校的改变去成就教师的改变,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反过来推动学校的专业发展。弋阳县赋予了乡村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资金、项目、资源配置方面给予倾斜,营造和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多个平台。通过唤醒和点燃,激发乡村教师内心“向上”和“向善”的追求,发掘教师自我成长的潜在需要,让每一个坐在台阶上的看客,都有踏上跑道奔跑的冲动,把那些在角落里的人,推向舞台中央,在聚光灯下去展示才干。朱坑中心小学的陈朱彩老师,曹溪镇外洪教学点的张庆录老师,邵畈学校的程璐老师,叠山学校的江莎莎老师,朱陇完小的方佬儿老师,中畈乡汉墩完小的吴惠英老师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弋阳县教体局着力打造了五大民间协会。五大协会分别有自己坚定的拥趸和粉丝,经常性的活动,积极向上阳光热情的氛围,民主轻松的活动体制,吸引大量老师参与。老师们可以登上叠山书院论坛,论道教育;可以走出去,与全美优秀年度教师对话;更可以在家门口,享受纷至沓来的全国教育名家、学者的精神盛宴。乡村教师成长了,就会以更谦卑的姿态,去守候和浇灌乡村的孩子,为乡土文明传承未来的主力军,播下寄予希望的种子。

办优乡村学校,铸就乡村教师

弋阳县各级各类乡村学校大力推动教师培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生活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成长的兴奋点。曹溪中学、三县岭中学 、朱坑中心小学、叠山学校等乡村学校管理有规范,办学有特色,活动有创新,文化有品位,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与城镇学校相比毫不逊色。弋阳县2015年与2012年相比,乡村学校学生增加了5.09%,县镇学校学生减少了5.09%。这两个5.09%,正是弋阳县发展乡村学校,均衡城乡教育取得的可喜成果,也坚定了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发展的信心,铸就乡村教育美好职业生涯的信念。我有幸被邀请参加第二届中国教师敬德会讲,在发言中我阐述了以下观点:“乡村教育的兴旺,让乡村学校成了乡村的精神家园、文明乐园,直接带来了乡土文明的繁荣。而乡村教师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促进了乡土文明,也唤醒、传承和引领了乡土文明。”

二、县域推进家校合作,营造乡风文明

作为江西省家校合作两个县级实验区之一,弋阳县全面推进家校合作。弋阳教育人认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把长期处于隐性状态的消极力量转化成有组织的建设性力量。特别是在乡村学校,家校合作有着更为广泛的舞台。农村的家长到学校值日、监考,为学校提供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学校的决策,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湾里乡朱陇完小家委会主任张四龙,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农,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有时间就去学校除草剪枝,他说就是喜欢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样子。朱坑中心小学评选最美育人家庭,让农村人民群众意识到“家有读书娃,成长靠大家”。全县很多乡镇家长和社会人士自发成立爱心助教基金会,如上童爱心助教基金会、朱陇教育发展基金、遇春基金会等,用社会的关爱和关心去传播乡村文明的风尚。我始终认为,参加看戏,参与出力,当乡村学校的家长把学校每项工作进与退都变成了家长的进与退,乡村学校的发展就会走在前进的路上。

乡村的家长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以“天地君亲师”为核心的乡土伦理理念得到提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观念得以捡拾。弋阳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如教室、图书室、艺术室、体育场所在课余时间向农村居民开放,学校在文化普及、科技传播、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文艺宣传、文娱活动方面也积极和家长、村落、社区展开合作,朱坑中心小学的家校合作心连心演出,中畈中学的家校大舞台走村入户,三县岭中学和三县岭陈屋民间文艺协会年度广场舞联袂汇演,都可以看到弋阳乡村学校对接乡土文明,传播乡村文化的努力实践。乡村学校、乡村教师成为重构乡土文明,弘扬文明新风的主力军。

三、植根乡土文化,坚守乡土文明

弋阳县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年间设立县治,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列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首、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活化石”、高腔戏曲“鼻祖”的弋阳腔,县内至今还保存有古戏台50多座,曹溪镇现今依然保留会戏的传统。很多乡镇村庄每逢农闲岁末,都会举行一些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民俗活动,比如有打年糕、熬米糖、闹元宵、吃清明、过立夏、祭冬至等等。弋阳县各级各类学校自觉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植根于乡土文化,把乡土文明的符号和记忆,迁移进课堂,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弋阳腔戏曲进课堂,弋阳二中艺考班专门设立了弋阳腔选修课程,邀请弋阳腔剧团艺术家授课,叠山书院论坛,弋阳高腔响遏行云。曹溪镇每年举行会戏的时候,万人空巷,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和压力,曹溪中小学在历经严防死守之后转变思路,作为乡土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欣赏会戏,对会戏历史和传统进行梳理研究。许多乡村学校因地制宜,把当地民俗民间文化植入课堂,生活课程种类繁多,农耕文化进校园,劳动实践课程方兴未艾。学校成为当地乡村移风易俗文明传承的桥头堡,小手拉大手,共建洁净美丽乡村;大手牵小手,同创悠然雅致家园。

乡村教育只有植根乡土文化,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朴素、勤劳、淳朴、向善的乡村文明能够照亮乡村教育,乡土文明也必将在乡村教育的坚守下,吐故纳新,得到新的发展与传承。梁漱溟认为乡村的“精神破产”是中国文化或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动所引起的价值判断的丧失造成的,梁漱溟开的解救乡村“精神破产”的药方,是“启发农民的智慧”,让他“认识古人的道理,让他已失去的合理观念恢复起来,把传统的观念变为自觉的观念”。弋阳县教体局提出来用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愿景,正是基于教育改变社会的理念,充分利用乡村学校这个平台和基地。乡村学校不再是文化的孤岛,而是要成为当地村落的精神中心和文明高地,乡土文明就不会断裂,就一定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习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如是说。乡村教育如此,乡土文明亦如此。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