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引领导向,讲好中国教育发展故事

时间:2016-03-16作者:刘长旭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3月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48字要求,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高校宣传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作为高校,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注意结合高校特色与优势。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与专业优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与宣讲,提升特色理论体系验证的科学性,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三个自信”。二是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以新闻传播学院为阵地,依托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相关专业,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案,培养一批又一批既懂新媒体又懂国际传播规律的高素质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三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师生国际交流语言与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平台,利用好高校高知群体的语言优势,从己做起,在中外互动中讲好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故事,为“中国模式”提供更多的科学例证。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始终围绕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师生成长发展,努力推进思想建设、理论宣传、新闻宣传和文化建设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一、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注意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大力推进思想理论建设。一是发挥专家和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上形成制高点。先后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党建创新等主题,在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打造了理论宣传的师大品牌。二是突出主题,在思想理论宣传上把握鲜明主线。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大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三是创新载体手段,邀请学校领导、党内外专家10余人成立了理论宣讲团,形成宣讲活动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师生思想教育全员覆盖。

 

二、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新闻宣传工作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改革重大举措和办学成就作为主旋律,不断凝聚广大师生改革共识。一是注重抓亮点。先后在校内外媒体上推出学校改革发展、师范生免费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视察我校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好反响。二是注重抓典型。连续开展“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既树立了孙儒泳院士、李小文院士、方维海院士等知名学者典型,也打造了物业管理员齐明会、红薯大妈、汉字叔叔等普通服务人员的典型,弘扬了正能量。三是注重抓融合。高度重视新媒体,成立融媒体中心,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学校官方微信用户现已近6万人、手机报用户2.3万余人、新浪官方微博总粉丝数达到19万余人。四是注重抓合作。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合作举办论坛、研讨会和晚会,扩大学校社会影响。

 

三、服务师生成长发展,文化建设着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坚持文以贯道、以文化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弘扬大学精神。举办“弘文励教、育才宏基”、“尊师重教、筑梦未来”等系列大型主题展览,出版《风华——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师生印象》《讲述——北京师范大学大师名家口述史》《逸事——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纪实》等系列丛书。二是加强形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良好文化形象。丰富校园人文景观、完善北京师范大学宣传画册、宣传折页和师大十景宣传册。三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举办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分别邀请了许嘉璐先生、于丹教授、康震教授、单霁翔教授等做传统文化讲座,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四是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开展的“品味经典 沐浴书香——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节活动,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党委宣传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要求”,大力践行“四个意识”,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不断提升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