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联接中外,当好传播中国声音的排头兵

时间:2016-03-16作者:张小锋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3月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当前和今后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字,既有对以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优良传统、有效经验的凝练和总结,又有针对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而赋予的崭新职责和使命,是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航标”和“灯塔”。

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以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扛在肩上,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以“四个牢牢坚持”为根本,始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同时要发挥自身优势,勇挑、善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当好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排头兵。

一、“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和需要。众所周知,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而失语就要挨骂。挨打、挨饿、挨骂,均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当前,挨打、挨饿的问题已成历史,然而在国际舆论格局中,“西强我弱”的境况尚未根本改变,“失语”“挨骂”的问题依然严峻,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加充分地、有感染力地表达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是我们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长期“挨骂”,不仅影响国人士气和自尊,涣散党心民心,而且会在国际舆论中产生“破窗效应”,甚至酿成“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悲剧,形成对中国发展极为不利的“国际话语戾气”。当前,我国正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全力奋进,在这决定分晓的关键时期,急需来自国内、国际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正可谓“志可坚而不可摧、气可聚而不可散。”不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国内舆论,而且要下大力气打破西方的国际话语霸权,祛除国际上唱衰中国、丑化中国的话语戾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快速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而要达此目的,首先要从“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做起。

二、高校具备“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多重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变成话语优势,任重而道远,不能仅依赖某一个或几个部门来实现、不能仅指望某一类或几类人来完成,而需要动员和凝聚更多的人员、力量和智慧。高校具备“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多重优势,能够发挥更为有力的作用。首先,高校拥有丰富的专家学者资源,这些专家学者不仅学识渊博,能够将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形成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取得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形成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等等,请清楚、说明白,而且专家学者的话更具说服力、感召力;其次,高校有多种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途径和机会,如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组织参加国际竞赛和展演活动、外国政要学者交流来访等活动,都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好机会、好平台;再其次,高校有众多的来华留学生,这些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融入中国大学的方方面面,培养了对中国友好、依恋的特殊感情,是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最为理想的“形象代言人”;最后,高校中存在着“联接中外”的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如长期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美籍教师阳和平,他是著名国际友人阳早和寒春的长子,其父母阳早、寒春是美国的奶牛专家和核物理专家,为了共产主义信仰1948来到延安,此后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智慧奉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阳和平和其父母对中国怀着特殊的感情,其故事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诸如此类的故事和事例,每所高校都有,我们要用心挖掘,精心推介。

三、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好“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校“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每所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特色优势等不同,又呈现出千差万别的不同。所以,必须选好着力点和突破口,其中尤为紧要的是:一要组织、引导、支持、鼓励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研究和实践,占领学术制高点,及时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主张、展示中国思想。二要积极主动地办好学孔子学院,不断提高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化、阐释中国思想上的质量和影响。三要注意发挥留学生在传播中国声音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成就的理解和认同。四要努力为中国高校师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展社会实践、求学访学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五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建好高校多语种的门户网站,不断扩大高校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声音的影响。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