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我们面临的,是无比迫切的当下

时间:2016-04-18作者:孙献涛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4月号

本期《教育家》打捞出了一个被忽视的国际论坛。2015年5月19日至21日,来自全球160个国家的教育高官在韩国仁川登陆,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其他六家国际组织协办的“世界教育论坛”。潘基文亲自与会,会后发表了《仁川宣言》,号召全人类通过更包容、更公平、更有效的教育,消除极端贫困,改变个体人生。

“世界教育论坛”每隔十五年才举办一次。本届论坛既拥有上帝视角——把解决全球性治理难题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教育上面;又具有悲悯情怀,督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除非每一个弱势者和残疾人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否则任何教育目标都不能被视为实现。包括中国在内的160个国家的教育高官都在宣言上签了字,同意把这个严苛目标的实现日期,定在2030年。

2030年的教育什么样儿,现在还无法预估;但十五年之前的教育状况,是可以追溯的:2000年全球失学儿童比现在多7500万。仅从这一点上看,实现更深刻、更广泛的教育公平,是下一个“十五年规划”可以期待的愿景。

但是我们面临的,仍然是无比迫切的当下。“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要真正做到,何其艰难!十七年前张艺谋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推动了中国贫困地区儿童入学率的整体提高,放电影比发文件、开大会、搞运动更有疗效,这也算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出人间喜剧。但是在《仁川宣言》的更高标准之下,入学并不等于没有掉队。世行行长金墉特别提到,大多数教育系统,并没有为最贫穷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服务。迟至2015年,全球仍然有2.5亿儿童不能读写,而其中很多人都上过多年学。“微乎其微的学习效果,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无疑是个悲剧,严重背离了我们的庄严承诺。”金墉此话,更像是代表各国政府做出的检讨和自责。

当下中国,已经入学的6000万留守儿童,有多少正在掉队?如何解决?

《仁川宣言》是决心,也是路径,它建议消除在入学、参与和学习成果方面一切形式的排斥和边缘化、不均衡和不平等……

(作者系教育家杂志社社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