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弟子规》有关键性的缺陷

时间:2016-05-09作者:李山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5月号

2016年全民阅读日之际,某地千名中小学生身着汉服诵读《弟子规》的场面颇为壮观。传承国学文化,建设书香社会,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对于《弟子规》这样如今很走红的读物,我们要不要读?又该怎样读?看看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如何说——

近年来,《弟子规》很走红。从朋友那里辗转得到一些小学教师关于引导学生读《弟子规》的“总结报告”,看他们对读《弟子规》“效果显著”的欢喜,心里生出不小的疑惑和一点恐惧,因为《弟子规》有关键性的缺陷。

 

《弟子规》有关键性的缺陷

 

用《弟子规》这样的“国学”读物塑造小朋友的幼小心灵,是不是会造就一些“小奴才”,或者说在小朋友的美好心灵中种下“小奴才”的根儿?这样一来,“国学”教育还是一个现代教育吗?而且,《弟子规》的利弊,家长都知道么?是他们要的国学教育吗?我看到的相关教师讲自己教《弟子规》经验的一些言论,对《弟子规》是超膜拜的,自然就是对其中的害处,没有给一个明白的分辨。

不是说《弟子规》没有可取的言语,其可取之处还是有的,可这仍不能保证它不是一只“烂果子”。因为它的烂处很关键,很要害。上来就让孩子对父母绝对顺从: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另外还有:“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就是最烂的部分。因为它说来说去,只有一点:孩子要顺从,要对父母服服帖帖;甚至父亲打儿子,儿子还得“无怨”。这就是它所谓的孝道。

 

《弟子规》式“孝道”的危害

 

这样“规”出来的“弟子”,能有真孝吗?《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可是,父母若像《弟子规》里那样训教甚至责打孩子,能培养出孩子的真孝吗?恐怕很难,最多只能“规”出些“犬马之养”的后辈。因为真孝,《礼记》说得很明白,是要有“深爱”的。然而,这样的“深爱”靠虎着脸耍威严、拿架子,甚至动手打人,是培育不出来的。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