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唤醒每个孩子的生命潜能

时间:2016-06-13作者:张博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编者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在东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思想描绘了古代中国的教育盛景。在西方,从苏格拉底到夸美纽斯,从杜威到怀特海,先哲们为教育增添了不同的理念色彩。在21世纪的中国,教育更是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无数崭新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内生根发芽,如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强调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天性的自然教育,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粹的传统文化教育,数不胜数。一次偶然的到访,一所农村学校让笔者见识到了一种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教育思想——质信教育。她在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诞生、生根、发芽,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如春风化雨滋润秧苗一般,呈现勃勃生机,结出智慧的种子。如今,质信教育已镌刻在南法信中心小学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已成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四月,桃红柳绿,笔者迎着熹微晨光来到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去解读南小质信教育的缘起和深厚内涵。南法信小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历经北法信中小、十里堡中小、刘家河中小,1993年更名为南法信中心小学,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学校地处顺义区城乡接合部,这里是首都机场物流首选基地,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的子女占到南法信中心小学学生的近90%,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生活起居和学习习惯大不相同。如何在生源复杂的情况下,保证每一个孩子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帮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成为摆在南小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张建柏校长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吸取教师建议,结合地域文化确立了“质信教育”思想,提出了“四质四信”基本思路:“四质”即修身品质、外在气质、内在才智、生命雅致;“四信”即—诚信,树人为本;自信,立身之基;相信,为人之道;互信,沟通之桥。在质信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有效实现了师生健康和谐快乐发展。

 

质信团队,夯实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历史文明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张建柏的治校理念中,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让教师在工作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为此,学校积极有效打造质信团队,树立党员及教师的新形象。“让精细成为常态,让党员干部成为示范,让优秀成为习惯。”努力为教师搭建八个平台,即:学习平台、借鉴平台、形象平台、拓展平台、展示平台、研究平台、共享平台、活动平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