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快时代的“慢”教育

时间:2016-06-13作者:易艳丹   陈雪琦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瑞泽附小,薪传是壤,师范德馨,熠熠百年;

画面文化,广纳并蓄,向上人生,循循待翔。

直属于南昌市教育局的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始建于1908年,两个世纪的绵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百载春秋的筚路蓝缕磨砺了独树一帜的附小精神。历经百年岁月洗礼,一代代附小人励志创新、勤耕不辍,如今已成长为跨三区(东湖区、青山湖区、红谷滩新区)、辖四校一园(叠山路校区、玉泉岛校区、红谷滩校区一部、二部、香溢花城校区和龙泉实验幼儿园),师生逾万的大型教育集团。

在这个快时代,需要的是慢教育,我们要做的是回归教育本原,提升教育品质,用一颗朴素的农民心,一双创新的科技手,深耕细作,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全人教育,打造均衡教育的新样本。

 

深耕:厚植土壤 追求品牌与文化的增值

 

附小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探索适合集团化办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行集团内师资深度交流机制,旨在整体谋划,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厘清新思路,迈出新步伐。

教育需要面向个体的发展,一个个个体就像一粒粒的种子,为此附小把面向个体发展的种子课程体系、全方位数字化学习系统、多种形式组织变革模式、继承与发展百年附小校史文化作为四大项目,从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化发展、办学体制上实现突破——用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多元志趣;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挑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唤醒教师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唤醒教师探索人身规律的精神,唤醒教师感悟人生的品质;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整体谋划,附小从高处着眼,新处落子,充分发挥集团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组合优势,实现品牌与文化的增值。

 

细作:营养滴灌 助推个体与群体的共生

 

附小教育集团抓住教育三大本原——学生、教师、家长,围绕三大效应,在田间细作,变大面积灌溉为小个体滴灌。

种子课程体系的提出,正是基于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基因图谱,都有自己的生命画面,也都有强大的向上生长力的认知。种子课程的考核指向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整体立人。

种子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的滋养。以此为蓝本,学校设计出了多彩的课程:空气课程就是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阳光课程就是阳光拓展课程和阳光家校课程;水课程,就是各校区根据校情创生的灵动课程,做到谋差异化联动,求一体化发展,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附小的课表中可以发现,学校预留给自主课程的时间充分完整,保障了课程的有效实施。立足地方特色,挖掘学校资源,开发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体验课程,给学生印发了实践体验卡,孩子们凭卡可以到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参加体验,将课堂从教室拓展到场馆,从校园走向自然,合上书卷,起行万里,去全面体验社会生活。如:场馆实践,课程在馆中;游学实践,课程在途中;体验实践,课程在手中。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