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为孩子撑起快乐的人生

时间:2016-06-13作者:郝朝阳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思想引领,贯彻多彩童年基本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围绕考试这一中心点在不停地运转,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强调“减负”“素质教育”,提倡“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等,但是最终学生仍难以摆脱固有考试模式的束缚。而“多彩童年”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全面成长。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我校深刻认识到,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其主要教育目标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打基础。因此,我校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针对学生成长现状,提出实现让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首先,我校明确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初始的、萌芽状态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一种成熟的全面发展。在施教的过程中,要求全体教师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得拔苗助长,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其次,要深入思考、充分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如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转型、社会结构变迁、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变化、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等社会现实对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小学生是“历史的人”,又是“当下的人”,还是“未来的人”,我们在帮助他们继承历史优秀文化,为未来做准备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他们的现实存在。我们认为,只有准确把握当代小学生的生存状态、心理特征,学校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再其次,要认识到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要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重点、有层次地选择教学内容。最后,要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其中校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立足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以其唯一性、不可重复性、不可取代性、自我性,赋予了个体生命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尊重个性,就要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发展个性,就要让教育成为真正的生命教育,并体现出人文精神。我校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教学中遵循适应性、分化性、自主性和特色化原则,因材施教,激发出每个孩子的生命潜能。正如人性之中善恶并存一样,个性之中也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进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我校积极引导学生摒弃个性中的消极因素,发展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努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健康、快乐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学校要将教育期许变成孩子实实在在的体会。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我们认为,小学教育在帮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得到健康身体的同时,更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通过心理教育,我校能够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以真诚的态度接纳他人,以正确的态度应对挫折。在了解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的前提条件下,我校还根据本校本年级本班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培养,如学习心理中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绪管理中让良好情绪增加教育的魅力,减少教育的压力,激发教育的活力,提供教育的动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多措并行,营造“多彩教育”浓厚氛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校全面搭建多彩教育平台,在校园文化、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多个层面体现“多彩童年”教育理念,真正营造出适合孩子多元成长的教育氛围。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