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润物无声爱潮涌 万紫千红总是春

时间:2016-09-13作者:本刊记者 刘鑫来源:《教育家》2016年9月号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创建于2012年6月,是一所省级全日制示范幼儿园。园区占地面积4272平方米,拥有10个教学班,52名教职工,可容纳400多名幼儿。近年来,历下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始终秉承“与爱同行,成长相伴”的办园理念,坚持“课程引领儿童,发展惠及师幼,关爱陪伴成长”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为孩子服务、为家长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认可。

园长张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像花儿一样幸福”。在她看来,学前教育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办好学前教育意义重大。优质的学前教育不是知识的超前强制灌输,而是遵循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成长规律,通过多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其搭建广阔的成长空间,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会与同伴交往、提出问题、探索世界等能力。

多年来,第三实验幼儿园坚持践行“生活即教育”的学前教育理念,用心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生活教育品牌,用智慧助推园区文化建设,用学习点亮教师心中的灯,用人文情怀开启家园共育,守护、缔造孩子的幸福童年。

用智慧助推园区文化建设

作为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对园所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幼儿园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是幼儿园的灵魂。第三实验幼儿园坚持以幼儿为本,创设充满童趣的物质文化;坚持以教师为本,创设具有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坚持以幼儿园为本,创设体现园本特色的精神文化,把“与爱同行,成长相伴”的办园理念落到了实处,真正实现了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幼儿园充分发挥园区环境育人“土壤”功能,不但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净化、美化、绿化和儿童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现代化的幼儿园文化氛围。生活区、活动区的设计相对独立,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处处洋溢着温馨、典雅的氛围,散发着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激情。

每层楼道或用柠檬黄,或用生机绿,或用沉静蓝,营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每间活动室都有一面精心设计的会说话的“主题墙”,不仅展示着孩子们本色而个性的作品,还有老师们精心描绘、制作的充满想象力的装点。幼儿园重视幼儿一日生活环节,挖掘教育契机,注重用体验式教育丰富孩子生活经验,同时重视幼儿游戏环境创设,提供发展保障。设有多个多功能室——科学探究室、魔幻厨房体验馆、幼儿图书吧、创意美工室、建构玩具体验室、嘟嘟贝贝小镇儿童生活体验馆等,还设有芳草园、海沙地、种植园、饲养区、儿童游乐场、塑胶场地等。孩子们可以在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小道上奔跑嬉戏,也可以在动植物园里观察花开花谢,和各种小动物亲密接触,还可以亲手搭建各种玩具模型,自由探索、大胆想象外太空的神奇与魅力。

充满童趣的幼儿园环境如同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陶冶着园区幼儿们的情操,美化着他们的心灵,起到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

让学习点亮教师心中的灯

园长张悦认为,只有教师成长,才有利于幼儿园品质提升,治好园的关键在于“人尽其才”。因此,她主张教师要到常态工作中找真问题,认真研读儿童这本“书”,开展专业实践,在观察中学习专业技能,在换位体验中启迪专业信念。为此,济南市历下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引领教师学习解读、贯彻落实《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要求,积极探索“助推质变学习,实现青年教师蝶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途径,深化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幼儿园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出了“无日不读、无时不思、无事不写”的质变学习要求,通过整合园内外学习资源,搭建教师合作学习与协同发展的平台。幼儿园向全体教师提出“微阅读”倡议,提倡教师运用睡前或晨起15分钟阅读书籍,园区开设“园长书架”,推荐教师共读一本书,走进“漫读星期五”进行读书交流。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广大青年教师的阅读数量、阅读态度和人文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许多教师甚至成为亲子阅读的推进人,发起“为爱悦读”亲子月、“我爱阅读”读书周、“故事妈妈”评选、“三幼故事电台”等活动,将阅读的力量传递给家长,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中。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