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一只“领头羊”带出一个狮子团队

时间:2017-03-17作者:王俊文来源:教育家杂志

他,宽宽的脸庞,刚毅中透着厚道,微笑中洋溢着亲和。他属羊,熟悉他的人又称他是一只“领头羊”,一只广东职教战线上的领头羊,他在办学不到的10年里,把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技工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具有万人规模、位居广东省第三名的省属重点技工学校。在基础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他带领着狮子团队一路前行、勇于创新、能征善战,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他,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头羊”——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校长张天培。

“茶有两种姿态,沉,浮。饮茶人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治学育人也当如此。”说这番话的是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校长张天培。南国的午后,闲散而风清,蒸腾的热水、飘溢的茶香与室外操场上传来的呐喊助威声仿佛融为了一体,滚烫而热烈、清冽而甘醇,在升腾中孕育着希望,一如现今的高新。

张天培有一套独特的“茶经”,而对于喜欢喝茶的他来说,在治学育人方面也得益于此。“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人生的经历也像茶一般:头苦、二甜、三回味,教书育人也一样。人生第一个二十年,是打基础强筋骨,必然辛苦艰辛;第二个二十年是学有所成回馈社会,此阶段是磨砺心智并不断取得收获的过程,因而是甜的;第三个二十年是总结并提升的过程,也是最值得回味的。”浑厚有力的话语背后,道出的是一个热心教育事业者的初心。

 

一个“泡茶经”,道出了他对教育的深邃感悟

 

出身于广东开平的张天培,从小就怀有强烈的家国和教育情怀。也正因此,他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十年风雨,一路走来,他硬是把一个原来只有几名教师和几十名学生的“草棚”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具有万人规模、位居广东省第三名的省属重点技工学校。分别荣获:“2016年十佳职业教育学校”、“ 2016年优秀科研单位奖”、“ 2016年第一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优秀组织奖”、“广东省重点技工学校”、“招生倍增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广东省省级专项资金扶持。

诚如他所说,教育其实就像泡茶一样,讲究火候和功夫。要真正泡出一壶好茶,需要耐心,要循序渐进;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更需要顺势而为,方能水到渠成。采访中,系部主任跟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教学能力不高,性格却颇为粗暴,作为系部主任,他多次找到张校长,要求将该老师辞退。可张校长每次都劝他多点耐心,慢慢来。一则老师和学生的相处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二则这位老师的爱人也在高新学校任职,一旦把他辞退,他的爱人很有可能也没法再在学校呆下去了,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危机。没曾想,劝下了系部主任,张天培自己的内心却一直放不下这位“问题老师”。出于保护老师自尊的考虑,他多次悄悄找这位老师谈心。一开始这位老师有抵触情绪,不愿开口。坐了无数次冷板凳的张天培丝毫没有灰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终,张天培的真诚感动了这位老师,他也向张天培道出了实情:由于家庭负担较重,牵扯了不少精力,加上有关领导的方法简单,使他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张天培首先代表学校向他表示了歉意,但也指出了这位老师的不足,肯定了他的优点。最终,这位老师放下了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在工作岗位上彻底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封感谢信,折射出他和团队办学的深刻底蕴

 

2016年11月初,深圳市博实永道企业给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感谢他们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办学以来像这样上门道谢的企业达300多家。企业普遍反映,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品德好,素质高,本领强。一位姓陆的企业负责人感慨地告诉记者:“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如今,每到毕业分配之时用人单位就纷至沓来,已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数据显示,在广东一家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50人进厂,就有37人被留用,而西部一个学校去了19人,只有一人被留用,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而这一切,都与高新注重德育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之前,高新学校完全是另一幅面貌。2011年至2012年,学校在校生只有3000多人,那个时候,奇装异服、打群架在高新学校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情。到底如何才能管好这帮青春期的孩子?张天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最终,他决定“两条腿走路”——把学校管理和学生自治结合起来。沿着这样的管理路径,学校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并强有力的执行。可行为规范远不是学校的根本目的所在,还得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于是,校园公共书吧、各种主题的文化墙、丰富多彩的社团……一系列承载校园文化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今的高新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学习型校园,学生不仅形成了每个月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笔记等良好的习惯,还通过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充分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发展了自己的潜能。据悉,高新学校建校以来,先后成立了60多个社团,打造了30多面主题文化墙,先后开展了200多个不同类型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和自尊。

在他看来,作为技工院校,必须要通过校企合作,教给学生更加适用的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并输送适合的人才,而他给出的答案是组合拳。一是借梯登高,开展校校合作,加强同各相关职校高等院校和名校联系。邀请名校名师来校讲课,不断提升优化课程的内涵,以形成较为强烈的“互补效应”。二是注重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在企业开设第二课堂,把学生送到企业跟岗实习,坚持“工厂”学校化,学校企业化的观念,订学培训,因地制宜,打造出功能型、实用型人才。三是家校合作,同家庭保持紧密地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和家长对学校的需求,形成较强的合力。四是友校合作,在各地成立校友会经常让校友们回“娘家”,形成广泛的人脉资源。五是出境合作,选派教师先后赴德国等地学习深造,寻求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学校如虎添翼。

 

一个荣誉榜,倾注了他和团队多少深情厚意

 

在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大家勤奋敬业,忠于职守,收获着沉甸甸的果实。据不完全统计,在办学不到的10年时间里,该校教职员工获得区以上奖励多达300多人次,如荣获:“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200多人次;省级优秀论文评比奖、学术交流活动奖53人次;省级技能大赛团体奖及个人奖项41人次;广东省北大青鸟网页设计比赛奖5人次; “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励;荣获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各种奖项20人次;荣获 “2016年第四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竞赛奖项4人次。

作为校长,张天培深知高质量的培训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所在。为此,他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搭建起来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张天培非常注意放手使用人才,千方百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各种平台的搭建,让小鬼当家,让老将显威。

张天培告诉记者,学校之前有一个老师,自视清高,不服管理,系部主任很头疼,几次找到他要求将该老师调走。张天培冷静地分析这个老师的特点,发现这位老师虽然脾气暴躁,但对机械器材悟性高,实践操作能力强,可个别领导偏偏让他教理论课,他同领导讲过两次,无人理会,心里憋着一肚子气,故意找茬,较劲。了解情况后,张天培主动找这位老师谈心,尊重他的个性发展,同时还专门给他“压担子”。如今这位老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尽情地在高新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张天培的眼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既然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就一个也不能放弃,尤其是对学生。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缺少教养,性情暴戾,且又比较敏感,经常欺侮同学,老师和同学见他都绕道走,有人讲干脆开除算了,省得各种麻烦。张天培没这样想,他想一旦把这样的学生推向社会,不仅对学生本人不负责而且也是对社会不负责。张天培同班主任一起对这位学生进行家访,发现他有打篮球的爱好,且围棋下得也不错,于是就让相关老师定位他的特长,每逢有球类棋类比赛都不忘叫上他,上场后他精神抖擞。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感受到自尊和信任。之后,又让他通过竞选,担任学生会体育部长,他更是信心大增,成绩迅速赶了上来,年底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一部慈善史,撰写着他和团队大爱无痕的华章

 

翻开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的历史,与其说是一部教育史,不如说是一部慈善史。经过10多年的打拼,张天培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实力,但他更崇尚那种丰厚的精神财富。

他,作为花都区工商联执委,积极参加工商联各项活动,走访会员企业,慰问困难户;他,作为花都区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积极凝聚会员单位,充分发挥会员单位对花都区民办教育的促进作用;他,作为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公益委员会委员,全面负责沟美小学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通过帮扶,沟美小学教学质量由全镇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镇第一,特别是在2016年小升初考试中,该校语、数、英三门课程成绩勇夺全镇第一名;他,成立了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发展基金会,乐于奉献,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倾心回报社会。“银河长江新村”灌溉水渠公益项目、“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筹款等各类慈善公益活动总有他的身影。生活上十分俭朴的他在名利面前一直“让”字当头,多年来他应得数十万奖金,一分未拿全部投到学校的发展基金会。多年来,学校基金会发挥济困扶危的作用,用于奖励那些在兴办教育过程中的有功之臣、资助困难教工和学生:2015年,一位学生家庭因发生车祸,父亲当场死亡、母亲成为植物人;2015年,一位老师因心脏病去世,留下刚出生的婴儿;2016年,有一位老师的丈夫肝移植,他亲自到医院探望,在手术当天守在医院至手术完成零晨2点才离开医院……张校长每次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带头捐款,并组织师生、校友、社会人士群策群力捐款,帮助这些突遇困境的学生及老师渡过难关。

日常工作中,张天培视同事如手足。从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普通老师,他都热情相待。同事们笑言,“张校更像一个‘管家婆’,哪个老师家有什么困难,谁家有什么喜事,他都一一记在心上”。老师的家事就是他的事,通过他的资源,将老师的孩子转到广州上学,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春草连天绿,羊携惠雨来。在张天培身上有着羊的灵性和德性。吃进是草,挤出是奶,脚踏实地,向社会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印证着大爱无痕,大道至简的华章。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