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

时间:2017-09-20作者:杨东平来源:教育家杂志

如今,随着全社会对教师的重视,关于教师的奖项越来越多,关于教师表彰的价值,也已经超越了燃烧自己、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突出了改革和创新的方向。

但是,什么是改革、应当如何创新,仍是需要回答的问题。在陈旧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教师甚至是所谓的“名师”,其实际功能不过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提分高手,基本是“目中无人”的。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教师面临多种挑战。首先,是如何从应试教育突围。同时,教师的功能和角色还受到来自未来的挑战。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之战,将决定人类未来的生存图景。在这场与未来的开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前线,教师在哪里,我们的战略和策略是什么,我们的选择和定位是什么,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有人说,智能机器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无心,因而只能取代人脑,而不能统治人心;也有人说,人工智能终将不仅在头脑,而且在心智上高于人类。这凸显了人文主义的困境,以及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也许,我们的优秀教师,在还没有被机器人统治之前,还有若干年用武之地;也许,我们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用人类智能战胜人工智能的全新一代。

2015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反思教育》的报告,认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

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

在整体制度和环境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只能靠越来越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和“突围”,在学习化社会的新环境中,形成新的营地和战线。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优秀教师:拥有一流的专业素养和健全独立的人格;尊重并爱着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阅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启发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文作者杨东平老师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文章刊发于光明社教育家杂志2017年9月刊。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光明社教育家杂志官方微信:光明社教育家(微信名)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