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这里缘何成为“ 科技英才”的摇篮——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科技教育纪实

时间:2017-12-25作者:彭瑞敏来源:教育家杂志
 

成为“明天小小科学家”

在校本选修课、社团和科技节的共同作用下,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涌现出多名“ 科技英才”,其中最受瞩目的一颗“ 星”无疑是刘东泽。

8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的《加油!向未来》第二季第六期节目中,刘东泽同学在激烈的对决中笑到最后,荣获本期“科学猜想王”的荣誉称号,并进军年度总决赛。

就在此前几天,刘东泽刚刚拿下了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最高荣誉——中国科协主席奖。此外,他还获得全国科技创新一等奖、浙江大学专项奖、十佳创意设计特色展板奖等该项大赛的全部奖项。

刘东泽参赛作品是工程类项目“巧妙获取激光笔光斑坐标的方法”,该项目可以解决远程会议在线观众无法看到投影幕布上激光笔光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孔成像原理的激光笔光斑坐标识别方法,从而使远程观众看到激光笔光斑对应位置的鼠标指针。该项目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有效解决。

刘东泽说:“制作激光笔的过程中,单就一个简单的制版过程,我就因温度、浸泡时长、蚀刻液浓度等等问题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重新开始。繁重的课业负担下,需要挤时间完成库房机器人、激光笔等探究实验。有时作业很多,写到了十一点多,想放弃的时候,就想想自己对自己的承诺:不可以找理由停止自己的实验。于是,洗洗脸,振作精神,投入到科研实验中……这些过程让我体会到了拥有执着坚强的意志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这种执着与坚持使我成长!”

据指导老师李雯介绍,刘东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他对生活中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他对电子产品的掌握似乎无师自通,班里同学和老师们任何物品或电子设备出现问题了都会找他,他都能很快修好;在将问题转化为课题阶段,他准确找出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进而创造性地提出较为巧妙的解决方案;积极主动地利用书籍、网络和老师等多方资源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阶段,表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分析推理后找出方案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在制作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他熟练使用工具和软件,动手实践能力强。”

在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之后,刘东泽在李雯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尝试可能的解决方案,找出设计不足并不断改进,通过一次次的测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在论文撰写阶段,师生共同梳理整个研究过程,逐步形成了一份原理科学、分析严谨、测试详尽的研究论文。

11月7日,凭借“ 巧妙获取激光笔光斑坐标的方法”,刘东泽获得了第17届“ 明天小小科学家”的一等奖。

 

“科技小英才”呈现井喷之势

除了刘东泽,人大附中科技学校还有多名同学在自己爱好的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

初二年级的徐乐瞳是一名航模爱好者。今年2月,徐乐瞳受邀参加航空特技模型国际邀请赛,获得航空特技模型国际邀请赛全球青少年组个人冠军;他还获得了全球青少年组个人冠军、全球成人组个人亚军。在他获得的众多荣誉中,还有来自德国、澳大利亚、蒙古、捷克等国家的奖杯,可以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 航模达人”。

高二年级的马政旭,自从2010年第一次见到中国第一朵巨魔芋(Amorphophallus titanum),便与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随后的几年里,每个寒暑假他都会来到中国天南星属(Arisaema)最集中分布地区之一的云南丽江进行天南星的研究。

除了收集和种植天南星,马政旭在文献研究上也下了苦功。他先是深入研究了五十年前的《中国植物志》的天南星科部分,掌握了所有专业术语和形态特征;在意识到五十年前研究的局限与落后之后,他转向研读近十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并且下载、阅读了大量中英文文献。马政旭还与八十多岁的天南星科专家李恒保持邮件往来,共同探讨相关知识。

功夫不负苦心人,凭借自己在植物学领域的研究成绩,今年7月,马政旭获邀参加在美国举行的“ 第十二届国际天南星科植物学大会( 中文名称)”,与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哥伦比亚等60多个国家的植物学家进行了交流。在大会上,马政旭被安排了30分钟的学术演讲,在报告会后接受世界著名植物学家的提问并与之交流,他的论文还获得了“ 最佳论文奖”。

还有来自初二年级的方赫和王熠晨,两人参加了“2017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全球总决赛”。比赛中,两人围绕比赛的年度主题“物质世界的真相:大小、尺寸和规模”,基于宏观、微观的不同维度来观察、剖析自然界的雾霾现象,进而进一步探析自然界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物质世界的深刻理解,并就雾霾现象提出倡议,表现出当代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答卷,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荣获总决赛一等奖的殊荣。

对于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北京市朝阳区教工委书记周炜评价:“(这样的成绩)其他市级示范校都是努力几十年的结果,然而我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则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可以看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到来对我们整体的教育有很大的提高。”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