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从“ 足球校长”到教育集团领航者

时间:2017-12-28作者:嵇玲来源:教育家杂志

 

用课程建设打造“振华教育”品牌

成立教育集团后,姜秀山带领全体老师着力打造公平、均衡教育,积极探索并建立扁平化现代管理模式,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同时,借助更广阔的平台,引进俱乐部制的管理模式,将校园足球特色做大做强。2017年,中云振华足球队历史性地获得青岛市“市长杯”小学男子组,并代表中国赴法国参加了比赛。

“现在我们提倡立德树人,关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说,要培养他们成为振华人,要通过什么来实现,我认为,要通过课程。”姜秀山说,这也是他现阶段着力打造课程体系的初衷,“包括我们的核心素养,也需要由课程体系来支撑。”

曾经,中云小学的老师到青岛的学校学习就算是出差了,而现在姜秀山鼓励大家多多走出去,去全国最好的学校了解最前沿的教育动态,“ 为了研究课程,我们一年五次走进清华附小,三次走进东北师大附小,包括重庆的谢家湾小学等课程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我们都去过。”

在充分尊重两所小学原有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姜秀山团队整合了原振华小学的“ 快乐教育”和中云小学的“ 和美教育”,确立了身心健康、乐学善思、善于创新、向善尚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和快乐足球、快乐阅读共同组成了“ 五维双翼”的教育架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 振华教育”发展体系。

通过学习,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姜秀山和老师们以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特色发展为目标,给中云振华教育集团构建了具有鲜明的特色的“振华经纬”课程体系,打造出“ 振华教育”品牌。在中云振华的经纬课程体系之下,“ 践行快乐之道,成就和美人生”的学校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巨大精神力量。

自称“三无校长”却独具人格魅力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云振华教育集团的规模已经扩大到4500名学生、300名教师,而姜秀山因为多次把评奖的机会让给了老师,几次三番错过“晋级”机会,眼下已经46岁的他还是当初那个无级别、无头衔、无专著的“ 三无校长”。可是,在“80后”薛洁眼中,他却是全校教师的“ 男神”。

“ 她是全校唯一敢给校长起外号的老师。”在姜秀山看来,薛洁是一个“ 不好管”的下属,但组织、策划能力极强,“ 她策划的开学典礼、六一儿童节活动,至今仍引领着胶州市的潮流。”

用人之长,这是姜秀山在组建干部队伍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人才,不看资历,不看职务。”姜秀山说的是安霞。去年,安霞还是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班主任,今年开学前被破格提拔为泰州路校区的执行副校长。“ 能管好一个班级,就能管好一个学校。”姜秀山给上任之初信心不足的安霞吃了一粒定心丸。

十余年时间,姜秀山破格提拔的干部只有两个,一个是王少华,另一个就是安霞,“ 我提拔干部很苛刻,但要提拔的时候又很干脆。”姜秀山想给老师们传递一个信号,只要有能力,普通老师也可以当校长。

作为青岛市数一数二的数学学科骨干,安霞没有辜负姜秀山的信任。她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话语,鼓励着老师、学生和家长。

她在全校教师会议上向全体老师发问:“作为2017年家长,我们都想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成为那样的好老师呢?”

她在家长学校的课堂上用学校的三棵树做了精彩的比喻:“两边的一棵梧桐树和一棵大杨树是爸爸妈妈,中间长歪了的小杨树是孩子。大树想给小树遮风挡雨,而小树却要寻求阳光,于是,向着阳光生长的小树就长歪了。这就好比我们的家庭教育,过多的溺爱,会让孩子的路走歪。”

她在开学典礼上告诉全体学生:“ 上帝写了一个剧本让你来演,你才是人生的主角,别人都是你的配角,是来帮助你成长的。”

与其说姜秀山知人善任,不如说他能真正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孔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语文教师出身的姜秀山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忠是尽职尽责,恕是宽容博爱,多么先进的管理都要遵循这两条—第一,自己要尽全力;第二,要学会宽容他人。”

李志强当年正是看中了姜秀山的为人和能力,才跟着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 志强当年是振华小学的电教处主任,按理说,大校的主任去村小是可以当副校长甚至校长的,但他义无反顾地跟着我去干了教导处主任。”姜秀山说起这些,脸上透露着感动。

李志强的想法很简单:“就想跟他一起做点事,但我感觉自己不具备领导的潜质,可能更适合‘摇羽毛扇’的角色,把他的战略思想丰满起来,把他的方案变成学校的具体行动,把他的思想跟学校的各项工作对接。”作为胶州教育圈出了名的才子,李志强幽默地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看着他一步步成长的‘ 活化石’。他收获成功的时候,我是收获喜悦的。”

 

从“ 足球校长”到教育集团领航者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校舞台的主角

如姜秀山所说,如果当年留在振华小学,事业发展或许会更顺利,但一定没有如此精彩的12年。

“回过头来看,在一个地方办教育,特别是基层教育,就是为一个地方造福,给当地的教育解决一些问题。”姜秀山说,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教育集团,三个校区几乎覆盖整个胶州西部,能做到让老百姓满意,这是他最满足的地方。

作为一个靠足球“ 起家”的校长,姜秀山现在每年都要参加大大小小的校园足球论坛,“很多学校的管理观念,都是借鉴了踢足球的经验。我们当年要人没人,要地没地,但是我们闯出一条路来,可以说我们成功了。”

他说,自己不具备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相比于创造那些新型的育人模式,他更相信传承。“孔子说‘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我们当前的教育,更应该扎扎实实地在基层做点实事,安安静静地办教育。”

姜秀山请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育学原理专家柳海民教授给他推荐了三十几本书,都是中外教育大家的教育观。当他在工作中感到迷惑的时候,就会让自己停下来,读读书。

“ 杜威、洛克、陶行知这些教育家,在上百年前提出的教育思想,到现在仍然适用。社会背景可能有变化,有发展,但真正有见地的教育思想是不会过时的。”姜秀山说,“ 什么是教育规律?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像杜威所说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校舞台的主角,其他事情,即使你不知道对错,也会符合教育规律。”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