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徐扬华:教育界的企业家,企业界的教育家

时间:2018-01-23作者:嵇玲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想找徐扬华一起办教育的老板不少,但他一直没松口,直到林腾蛟出现。

林腾蛟是新加坡华侨,他所创立的阳光控股有限公司在2017年跻身“ 世界500强”。

徐扬华当然看重阳光控股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比起高薪和股份,他更想要的是一个能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平台。他把自己定义为“有实战能力的教育理想主义者”,他很怕遇到不懂教育又急功近利的投资者,他想合作一位真正有教育情怀的企业家。

同样,林腾蛟也在寻找一个既懂教育又懂企业管理的人,换句话说,最好是做过校长又管过校长的人。具备这样经历和能力的人并不多,有过八年从基层到中高层学校管理经验,做过五年校长,又做过五年教育集团副总裁的徐扬华恰是其中之一。

2014年10月15日,徐扬华加入了阳光教育集团,成了合伙人,并担任总经理。三年多的时间,阳光教育从最初只在福州一地开办实体学校,到目前签约全国十个省份、二十多个城市的三十多所学校,并通过全新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在全国树立起阳光教育的品牌,“五合一”“绿色高分数”“中国灵魂 国际视野”等已成为阳光教育的标签。

这三年多,徐扬华马不停蹄。

徐扬华:教育界的企业家,企业界的教育家

阳光教育与北大的渊源

1997年,作为全国首批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国际学校,福州阳光国际学校开启了教育探路之旅。

“林师兄27岁(1995年)回国,创立了阳光控股,一期开建了三个项目:福州市政府旁边的一家酒店、厦门的一个房地产项目、福州阳光学城。与另外两个项目相比,投资办学十几个亿显然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营利。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且一干就是二十余年,这其中的教育情怀也是不言而喻的。”徐扬华喜欢称呼林腾蛟为“林师兄”,因为他们都曾有过在北京大学求学的经历,前者是北大的EMBA,后者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

北大与阳光教育集团的联系,不仅仅是为其培养了两个合伙人。

作为北京大学校方全资控股的一级校产,北大培文与北大方正、北大青鸟平级,而阳光教育集团则是北大培文的战略合作伙伴。依托北大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阳光控股的雄厚财力,阳光教育集团先后在全国8个省份创办了“北大培文学校”,同时创立了“阳光书院”这一自主品牌。加上2018年秋天将要开始招生的学校,阳光教育集团旗下的学校已达16所,其中包含了2015年从福州大学独立出来的普通本科高校——阳光学院。未来三四年,集团仍将以每年新开5所学校的速度向全国扩张,而版图也将从二、三线城市延伸至一线城市。

徐扬华目前有两间办公室,一间在福州阳光国际学校校内,一间在北大培文,因为他还兼任北大培文教育公司的常务副总裁。无论作为阳光教育的总经理,还是北大培文的常务副总裁,徐扬华现在的主要工作都是管理,而从教学基层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却又总也离不开学校的他,还是更喜欢谈教育,谈教学。

“绿色高分数”不是说说而已

高考高分在徐扬华这里,似乎并不是难事。担任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长期间,他曾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创下过河南省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记录:32人和35人。他亲自给学生培训自主招生面试技巧;想方设法转化后进生,努力让他们在高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每天早上六点带学生跑操,晚上十点半查看学生就寝,五年如一日,除了外出教研,几乎没离开过学校。他在任五年,学生从1800人增长到近10000人。在那之后,徐扬华作为北大附中教育投资公司副总裁,分管全国多所北大附中分校。他还曾兼任贵阳分校创始校长,带领该校迅速成为当地名校。

在阳光教育,徐扬华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高分数。

“中考全市前三名,高考一本率80%以上;国际班的毕业生100%升入美国前一百名的综合性大学,所有课程的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这是我们对高分数的质量承诺。而‘绿色’指的是,让孩子有充足的体育、睡眠、阅读时间;让孩子乐学、会学;不让学生购买课外教辅。如果学生需要周末到培训中心补课,那将是学校的耻辱。”徐扬华在宣讲会上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办学文化时,台下的家长有的眼前一亮,有的一脸不屑。

不要求每个人都理解和认同,徐扬华的这份自信源于自己多年从事民办教育的总结和思考,有理论支撑,也有具体落地的实施办法:高效课堂、“ 三清”检测、无声自习、教学案、分层跑班教学、弹性学制、限时定量作业……

徐扬华给高效课堂确定了七要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当小老师、 教师精讲、学生质疑、明确的学法指导、当堂检测当堂过关。“当堂检测当堂过关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称之为‘堂堂清’,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所以后面还有‘日日清’和‘周周清’,统称为‘三清’”,徐扬华很清楚,时间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均等的,于个体而言,要提高分数就要提高效率,特别是理科学习,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能及时“清”掉疑问点,将严重影响后面的学习。

高分不易得,“绿色”更难求。“我儿子今年读初三,已经长到1米82了。我是他的篮球启蒙教练。”徐扬华为人父母,又为人师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时候会交替启发他,“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我给学生们规定的是每天运动一小时,即便在高中也是一样。”

徐扬华:教育界的企业家,企业界的教育家

“五合一”新型学校彻底解放家长

每天运动一小时,不是跑跑步压压腿那么简单。“男生至少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会三个运动项目,乒乓球、篮球或足球、跆拳道或武术。”在徐扬华看来,掌握几个运动项目,有助于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真正理解体育精神,并增加孩子对生活的热爱。曾经,他炮轰传统教育最激烈的一点,就是不重视艺术和体育教学。

如今,在北大培文学校和阳光学校,曾经的“副科”都成了重头戏。美术课上,不仅有书画、陶艺,还有颇具当地传统特色的手工剪纸。音乐课上,声乐、钢琴、吉他、管乐四位老师进课堂,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家长来说,原本要利用周末花钱带孩子去培训中心学特长,现在不出校门、不花一分钱便实现了。

这就是“五合一”新型学校,徐扬华抛出了又一个新概念。

阳光教育集团旗下的学校基本都是寄宿制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孩子们和老师、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家长。由此,徐扬华认为,学校应该不仅仅是学校,而应该兼具特长培训中心、学科辅导中心、托管中心、综合素质实践基地的作用。

“我儿子现在在一所公立学校读四年级,等他读初中的时候,我就把他转过来。”两年前入职阳光教育集团的一位“80后”妈妈说,有时候忙起来都没时间给孩子检查作业,更不用说带他去参加兴趣班了,而学校的“五合一”模式可以解决家长的很多诉求,“接送、辅导、发展特长、习惯养成等等这些,在学校全部可以实现。而综合素质实践基地,还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情商、传承孝道、阳光自信。”

从市场“挖人”不如自己培养人

除了关注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团队建设也让徐扬华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初,他试图找到更多和他一样既懂教育又懂管理的人,这其中,又以有过学校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和校长为首选。但是,很快他就发现,置身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这样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背景下,他需要更多元的人才,更高效的管理团队。于是,很多过去并未接触过教育行业但在企业中锤炼多年的人才,进入了阳光教育集团。

即便对教育人才的选择,徐扬华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挖人”动作。“我现在招三类人才:第一类是年轻的师范类优秀应届毕业生,第二类是在职的骨干教师,第三类是小海归。”徐扬华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中西合璧”。在他看来,也许真正有过留学背景的人,

更能真切地体会这四个字的真谛。

因为阳光教育集团目前正处在高速扩张时期,每开办一所新的学校,都需要大量的师资配备和相应的管理人才。“为了确保每所学校的办学品质,我们都会提前两年选聘学校管理团队,提前一年进行集中封闭式培训。每届培训,我都会与储备干部同吃同住三个月,一起讨论办学方案中的每一个关键细节。”徐扬华说。其实,阳光教育集团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学办法、课程体系等,但徐扬华还是希望每一所学校都能因地制宜,做到更细化,“所以,每一个方案的出炉都会经历上会、质询、修改、再上会、再质询、再修改的过程,为的就是尽量把风险控制到最低。”

从轻资产投资到输出“样板”

徐扬华欣慰于阳光教育集团所倡导的精英管理、三权分立和合伙人制度。在这里,他真正找到了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平台。按照他的想法,集团前五年的主要任务是“跑马圈地”,做好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阳光”的教育版图,“办一家,成一家,火一家”。之后,他想给自己两个五年的时间做教研,做民办学校的“ 样板”。

徐扬华说自己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但二十多年从事民办教育的经历,让他多了一份使命感:“实体办学最终会有一个天花板,而急剧扩张也并非董事会的初衷。但是,把我们的经验进行推广,为更多的中小学提供课程、培训、管理标准、督导评估服务,促进整个中国的民办学校建立起国际品质的行业标准,促进中国基础教育出现更多的优质范本,这是无止境的。”

目前,阳光教育集团走的也是轻资产投资模式。他们目前开办的十几所学校,绝大部分都是与各地政府或著名地产企业合作办学,他们全权负责学校管理,输出的不仅仅是管理体系、课程体系、人力资源,也有质量承诺与设备投资,这些学校的法定举办者都是阳光教育集团。另外,有三所学校是政府委托管理项目。

未来,徐扬华还想做一个阳光教育基金会,专门扶持那些真正致力于课程体系研究的老师,打造出一批精品课程的微团队。这些,他其实已经在做了。比如,引进香港的绘本教学老师,帮他打造名师工作室;用快速识字课程,让一年级的孩子掌握2200字,二年级就能实现无障碍阅读……

他说,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求,与教育从业者所提供的服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正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其中,阳光教育可以用心去做的事情有很多,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课程的研发与推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提升、教育人才系统培养等三大方面,阳光教育将依托北大教育资源、阳光控股财力与教育集团众多实体学校的人才优势,打造出更多优质学校与精品课程的“样板”,吸引更多精英人才进入教育行业,从而服务于更多学校,造福于更多家庭。

本文选自《教育家》2018年1月刊,有删减。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