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目标: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回归到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管理的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这些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巡视了很多学校,他发现中小学管理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本刊记者就中小学管理现代化的话题专访了陶西平,他从几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莫让办学理念停留在口头
我们要重视办学理念和办学信念的统一。所谓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判断,而办学信念则是办学者将“ 应然”变为“实然”的一种信心和决心。所以,在我们的现实中,提出理念的人并不一定有将理念变为现实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们需要达成理念和信念的统一。
首先,我们要防止缺乏正确的办学理念所导致的办学实践的盲目性。最近,在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的颁奖典礼上,一位菲律宾的校长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校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确自己倡导的是什么”。我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办学理念,那教育工作一定会带有盲目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防止办学理念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仅仅是对外宣传或者应对内部检查的一句口号。我曾经到一所学校去考察,询问教学主任学校的办学理念,他说这个问题你最好去问校长,而当我问校长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 你稍等下,我去找一个本子”。
理念并未转化为落实的信念,这就会造成言行的不一致。所以,真正的办学理念应该有相应的信念对它进行支持。
要做符合教育价值理性的事
我们要防止决策只考虑眼前而不顾及长远,甚至于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目前,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我们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就制定决策,行动起来解决问题,最后,虽然问题解决了,但造成的影响却不并不符合教育长远的价值取向。
现在舆论上的热点问题是应该得到广泛关注的,但形成热点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热点确实是社会的重大问题,而有的可能只是一时的问题;有的是根本问题,有的只是表面现象。不管怎么说,热点都是依靠各类媒体、有话语权的人群所形成的。但也有一些教育的重大问题因为没有被反映,或者没有被散播出去,从而未能形成热点,反而容易被忽视,甚至难以解决。
比如,在某城市举办的性健康教育论坛上,一个地区的代表展示了该地区的性教育读本,这一读本的内容被现场的一名记者曝光到了网上,引发了争议,因为读本中涉及了一些不合适的内容。这一事件发生之后,该地区的教育局宣布将区域内所有涉及性教育的内容全部撤销。
看起来,这一热点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从长远来看,性健康教育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中明确规定的,性健康教育引起了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但就是因为一个热点,造成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背离。
我最近在广西调研,一位负责基础教育的研究员告诉我,广西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开不齐。全省有650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其中有分布在一万个教学点中的50万学生在小学阶段从未上过英语课,所以进入初中以后英语课跟不上。他认为,这是初中阶段大量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这是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在广西却依然存在课程开不齐的情况。但是因为这一万个教学点中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没有话语权,这一问题形不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