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高校党建如何与国家需要同向同行?

时间:2018-09-06作者:汪庆华来源:《教育家》杂志

高校党建工作理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但是在现实中,二者彼此脱离的“两张皮”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往往存在通过简单、机械的量化打分形式进行考核,以及组织一些重复的常识性、知识性教育活动来开展工作的情况。这些做法无助于减少“两张皮”现象,反而抑制、损害了基层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

 

破解“两张皮”现象,需要切实的举措。在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中心工作之间,搭建一个牢固的“桥梁”,或者创建一个有力的中间“抓手”,促使基层党建和中心工作实现双向联动,已经越来越有必要。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国家需要同向同行,不仅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体现出大学的应有价值,也有力推进基层党建的融合发展。

 

共建共创,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基层党建需要开放性,需要与社会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较为封闭的状态下摆脱出来,打破高校、行业、地域的界限,带动师生党员参加互动性强、更为开放的党内组织活动,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与效果。这就需要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共建共创”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走出一条党建工作新途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之一。过去几十年,我国的扶贫工作成果斐然,但个别边远地区贫困问题仍然存在。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与一些贫困地区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服务脱贫中实现高校的社会价值。

 

河北省阜平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里的黑崖沟村里,华北电力大学的师生党员与当地党员们彼此合作,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走出了一条公益奉献的“绿色电力”之路。

 

三年多来,来自于学院、部门的教师党员,组成了一支驻村工作队。他们长期吃住行在村里,与村党支部紧密配合,既做好了入户走访调查、贫困户建档立卡、宣讲党的扶贫政策等基础工作,还开展了特色公益行动,如太阳能路灯建设,组织“光伏沼气互补发电系统”大学生创业项目助力村民增产增收等活动,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还组织了“绿色光伏先锋实践团”,在村党支部的协助下,持续于寒暑假中,在黑崖沟村进行光伏扶贫实地调研,开展新能源普及教育。

 

2017年师生参与新建的黑崖沟村300KW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预期可实现60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的目标。

 

他们与村党支部的共建活动也为师生们带来了生动的党建体验,师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从校园里走出来,与村党支部共建共创,建设了优质鲜活的党建活动载体,在国家扶贫攻坚大背景下,实现了高校基层党建、立德树人与服务地方、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

 

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成就斐然

 

当代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成为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高校研究人员以及学生,在跨专业、学院、学校、社会组织间组成团队,已经很常见。相对于这种多变的组织形式,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仍较为死板,被动开展工作。这种状况需要加以转变,需要以更积极姿态面对各种挑战。高校党组织应该采取开放式管理,融入更多创新型组织特色,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

 

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的完成,离不开思政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在和平建设时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能够完成创新性强的工作,创造性地解决突出问题,也能够建设性地破解“两张皮”难题,能够想集体之所想,急国家社会发展之所需,走在时代前列。

 

在华北电力大学“绿色电力创新创业先锋班”这个集体里,班主任和导师一方面是校内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一方面则是知名企业家、杰出校友、行业领军人物,他们中许多人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类似这个班级的校内组织还有创新创业实验班、大学生科技协会、KAB创业俱乐部等几十个创新创业组织。这些组织多数由党员教师们牵头组织,学生党员们参与。

 

这些探索促进了华北电力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2018年4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学生陈科枫的创业故事,介绍了他在上学期间加入学校孵化创业项目,毕业离校后入驻创客小镇创业的历程。以他为代表,近几年华北电力大学共孵化了256个创业项目,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华北电力大学也先后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并被评为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

 

这些活动背后,是多个体现学校学科特色、师生专业特色的团队。而这些团队的中坚力量,就是不同部门、学院的党组织,以及密切协作的师生党员。在学校的一些重点实验室中,在西藏、江西、甘肃等地的村党支部里,都活跃着这些师生的身影,体现着他们背后党组织的力量,他们在校园中已经形成了特殊的影响,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乃至加入。

 

未来,由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特殊性,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仍然任重道远;创新创业潮流涌动,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的高校需要在这些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高校基层党建拓展出更大的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 汪庆华)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