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用地方文化情景剧破解思政教学难题

时间:2020-01-10作者:史红霞 张玲来源:教育家杂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邯郸文化底蕴深厚,激荡积淀、千年传承,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利用邯郸地方文化资源,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以生动活泼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题。

 

探索“三维一体”教学模式

 

“三维一体”教学创新模式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为基础,以地方文化资源为素材、以情景剧为载体,在严格遵守思政课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通过创作、展演,将三者有效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重组思政课教学模块。要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认同,首先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共情与共鸣。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将之整合成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法治观念、革命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几大模块,既覆盖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又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演绎、分析,加深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理解与认识,将邯郸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机契合。

挖掘邯郸文化资源。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邺城文化(曹魏建安文化)、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十大文化脉系。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情境,通过对邯郸经典历史事件的回顾,激发大学生爱国爱家的真挚情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用地方文化情景剧破解思政教学难题

 

创作地方文化情景剧。学院以情景剧为载体,让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自评的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实践,学会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实现体验式、感悟式学习,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接受社会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并把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构建“四个结合”教学体系

 

全员参与和全程指导相结合。在情景剧创作和展演过程中,学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性、协作性学习,教师全程指导,避免将情景剧变为娱乐性的文艺活动,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轨道。同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通过情境式、体验式学习,潜移默化获得思想政治的熏陶。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上课下的衔接工作,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整体发展。

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观点和知识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往往是“满堂灌”,学生对此有抵触情绪。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和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情景剧以思政课教学内容为隐性、邯郸地方文化资源为显性,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在显性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隐性教育,提高了思政课的感染力。

 

用地方文化情景剧破解思政教学难题

 

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新世纪,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他们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个性张扬、崇尚独立,表现欲强、自信心不足。以他们为主要教学对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充分尊重他们,做到因材施教。长期以来,思政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地方文化情景剧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情境创设,模拟人生,可以有效催化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身兴趣选取情景剧创作的主题,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景,可以用身边的故事感染自己感染他人。在剧本撰写、角色扮演过程中,完成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角色扮演和思想感悟相结合。角色扮演是通过有意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分析人物性格,体验人物情感,设身处地体会主人公在人生重要关头做出的选择,从而加深对核心人物宝贵精神品质的认同。学生在经过主题选定、资料整理、剧本创作、背景制作之后,在多次的角色揣摩与反复彩排过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斗争过程,加深了对人生的感悟。同时,每次演出结束后,我们安排了采访环节,为学生提供机会分享成长感言,引导主创和观众关注作品折射出来的理论问题、社会现实问题、个体修养问题,开展现场互动,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情景剧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开始以前,要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备课。第一周通过访谈和问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调研,形成学情分析报告;第二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搜集整理当前社会热点、焦点,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传达的精神要义;第三周学习地方文化知识,深入挖掘邯郸地方文化资源,寻找创作灵感,寻找邯郸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契合点,精心制订邯郸地方文化情景剧剧目指南,力争做到覆盖各章节教学内容;第四周做好邯郸地方文化情景剧创作展演实施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安排。

组织动员。由思政课授课教师向班级发布大赛通知。教师从考试安排和学生成长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作。以教学自然班为单位组建团队,每个团队8-10人。

创作收集剧本。教师认真梳理并讲解邯郸文化脉络,帮助学生搜集素材,组织学生观看《挺进太行山》《邯郸成语故事》《赵氏孤儿》等电影、电视节目和纪录片,剖析经典历史剧目的成功之处,介绍创作思路,帮学生树立创作信心;引导学生原创或改编剧本,做好剧本修改与审核工作,确保剧本题材新颖、主题鲜明、彰显正能量。

彩排和课堂展示。学生根据剧本分析人物性格,体验人物情感,由各组成员选择扮演剧中人物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服装道具,自行选取剧中背景音乐,自行设计制作背景视频。社科部根据各组剧情邀请相关艺术专业的老师为学生讲解表演技巧,帮助设计角色动作和表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练,认真指导,形成作品,在课堂上集中表演,任课教师当场打分。各参赛班级根据打分情况选出代表本班级的参赛作品进入全院预赛阶段。

作品展示。作品展示以预赛和决赛的方式进行,邀请学院、团委、宣传部、学工部的领导和各系部书记、学生代表做评委,现场为预赛作品扫码打分,决定作品的名次。进入决赛的作品不再排名,而以作品展示和思想提升为主要目的。在作品展示中,特别要求主持人根据入选作品的主题,撰写主持词,设计采访环节,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精神实质,激发学生情感;同时鼓励学生与现场观众互动,分享自己的成长感言,讲解理论知识,感悟人生哲理。

总结提升。地方文化情景剧展演结束后,任课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各个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请学生代表介绍创作历程、分享成长感言,抒发真实情感;在课堂上对活动进行总结、点评与反思,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在课程考核中予以奖励。

深化发展。任课教师根据大赛评委及同学们的意见建议逐步改进“地方文化情景剧”的设计和操作,为呈现更成熟、深刻的情景剧奠定基础。

地方文化情景剧创作展演以来,我院已经制订了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活动策划方案、实施方案,已形成上百篇剧目,在2018年6月河北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对全省思想政治教育联合检查过程中,我院“传承邯郸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地方情景剧展演活动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和好评。2019年5月,大赛优秀作品《完璧归赵》参加了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第五届“思政课情景剧”比赛暨京津冀甘职业院校思政课展示交流活动,荣获特别奖。更重要的是,自情景剧教学法实施以来,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三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中,文法系学生高鸿荣获大学组二等奖;在暑期河北省大学生“体验省情 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中荣获“先进小分队”;学院青年联合会荣获“邯郸市优秀青年服务集体”称号。

(作者: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史红霞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张玲)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9年12月刊 总第204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