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在劳动中遇见最美童年——重庆市人民小学劳动教育纪实

时间:2020-04-10作者:一鸣来源:《教育家》编辑部

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如何使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落地,如何将劳动教育细节化?记者就这些问题到重庆市人民小学(以下简称“人民小学”)进行了采访,从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评价体系、家校合作等方面,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劳动教育,以期为其他学校劳动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人民小学劳动教育历史悠久,从20世纪50年代起,学校就专门开设了劳动课。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之初,学校建立了“学校农场”,用于劳动教育。2020年,劳动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探索开始了。

细化劳动教育内容及目标

结合学校“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愿景,人民小学将劳动教育的主题确定为“劳动最美”。学校领导团队认为,“劳动”不等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仅包含常规的劳动实践活动,还应该包括“劳动+课程”“劳动+技术”“劳动+社会实践”“劳动+创造”“劳动+家校协作”“劳动+评价”等内容。

近十年来,在课程改革与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小学构建了较完善的“EOC”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渗透于“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社团课程——社会服务课程”之中。这些课程丰富了劳动教育的载体和路径,增强了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协同,以更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开放的平台上,以体验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

2019年以来,学校开始思考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并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开发不同的校本教材与评价体系。目前,学校劳动必修课每周一节,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注重“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多实践、多探索、多发现。

学校劳动教育重点落实三个“做”。一是“会做”,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真正会做;二是“持续做”,要求学生持续完成任务,形成良好习惯;三是“乐于做”,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以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构建立体劳动教育模式

“劳动+课程”

“劳动+课程”是学校育人模式的核心,重点关注各学科中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实现劳动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人民小学基于学科的跨学科、跨知识点的综合性学习,也为劳动教育在学科中的融合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社会服务”

“劳动+社会服务”从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入手,构建自我服务、家庭服务、社会服务有效协作的新模式。人民小学编写的《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梳理了各年级需要做到的“十二件小事”。 人民小学校长助理牟莉华表示,“指南”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帮着做,同时当好社会小公民。十二件小事这样的任务清单,让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做到心中有数,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一学年中至少学会2项生活技能。

“劳动+智能”

“劳动+智能”关注传统劳动课程的创新,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如目前在人民小学五年级的社团课程中开设的“智慧木工”。它致力于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认识材料和学习使用工具,并能迁移到生活中,使用简单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意设计、动手尝试的创新能力;三是能够深入了解木制中的文化与审美,感受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审美能力。

“劳动+活动”

“劳动+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劳动课程的拓展与丰富。如地域文化劳动体验课程,充分挖掘重庆地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因素,构建“美物”“美者”“美景”三大课程群,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开展活动。人民小学和10所乡村少年宫结对建立劳动教育联盟校,让城里的孩子能够到农村体验农事,在农作中寻找中国文化的根。春天,学校举办“春天诗会”,孩子们将与诗人、农夫一起,在田地里创作、朗诵与劳作;秋天,学校举办“丰收运动会”,孩子们将会挑豆子、滚南瓜、装红薯、择蔬菜……零距离接触多种农作物,在趣味比赛中感受劳动带来的种种乐趣。

编写特色劳动教育教材

人民小学按照1-6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这套教材关注学生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设置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帮着做”“当好社会小公民”三项一级项目,“形象有学问”“吃饭有讲究”“物品常整理”“出门要独立”“家事我参与”“社会我关心”六项二级项目,梳理了各年级需要做到的“十二件小事”,真正实现了家庭劳动教育的系统化指导。

这套教材有效解决了之前劳动教育中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劳动技能时,因为对孩子的年段特点、身心特点把握不准,难以科学、系统地指导孩子的问题。二是学校劳动课学习的内容侧重在品德塑造、技能学习,还需要家庭教育中延续落实,这本指南,能够很好地衔接家校,帮助劳动教育这一偏重实践的教育内容更全面地贯通学生的成长全环境。

开发智慧劳动教育软件

劳动不等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需要将家校连为一条线。如何连接家校?针对劳动教育中需要的劳动过程性评价,人民小学研发了一款劳动教育小程序——“劳动萌主”系统,由教师上传劳动资料,发布劳动任务,由家长上传学生劳动过程及成果,双方对学生劳动教育进行评价,形成家庭、学校的完整构架。

人民小学校长助理刘欣表示,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一样,需要通过家庭作业去练习。“比如孩子在学校学会系鞋带,但是回家依然让家长帮自己系,这是不行的。我们要让孩子在学校学,回家做,然后通过小程序来实现评价,让孩子明白劳动是学习的一部分,不是一次性的活动。”他对记者说道。

这套系统依托微信小程序开发,设定每个孩子都是“劳动萌主”,通过参与学校劳动课以及《家庭劳动教育指南》中要求的劳动内容,完成积分升级。根据劳动工具的演变,系统设置了“石器萌主”“青铜萌主”“铁器萌主”三个等级。学校每学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布不同的任务,学生在家里进行劳动实践后上传照片、视频和心得,完成相关任务后可获得一枚精灵徽章,获得两枚精灵徽章升级为“石器萌主”,四个精灵徽章升级为“青铜萌主”,六个精灵徽章升级为“铁器萌主”,完成全部任务后,可选择挑战最高任务,挑战成功后则能获得“黄金萌主”的特别称号。这些任务除了对自己的必做项目,也有协助家人和社会的选做项目。

“以往的家庭劳动指导更多的是大条款的,是纸质版,多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小程序上线后,孩子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家庭劳动,还能和同学一起分享劳动心得以及怎么进行创造。同时,我们将任务和评价进行了细化,家长提交任务时,增加反馈选项,家长能清晰地明白怎么配合学校实施劳动教育。”人民小学科研室主任陈燕说道。

“劳动萌主”系统是基于儿童立场进行开发的,手机端操作、闯关升级等因素,都对学生有着吸引力。同时,页面、徽章的设计也邀请了学生参与。田子鑫和张小合是人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延期开学期间,他们分别设计了“萌主”和“精灵”徽章。据了解,两位小同学在开学后将获得学校颁发的“劳动创造奖”,感谢他们所作的贡献。

人民小学基于学生、基于实践的劳动教育,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杨昌弋表示,人民小学高度关注劳动教育的生成性、延展性、系统性,尤其是通过程序技术的研发,给孩子更多选择性、自主性,学校管理方式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必然促进学生成长方式的优化。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