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新时代呼唤“顶天立地”的校长

时间:2020-08-03作者:裴光勇来源:教育家杂志

文/裴光勇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人类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社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功能越来越强大,这就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领路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至少需要并跑甚至是领跑,跟跑是没有出路的。笔者认为,新的时代呼唤着“顶天立地”的校长。

顶天立地的校长一头连着国家意志,一头连着学生发展;一方面仰望星空,一方面脚踏实地。他既是一位“设计师”,又是一个“能工巧匠”。具体来说,新时代“顶天立地”的校长应具备四种重要能力——守正定向力、顶层设计力、实践推动力、反思修正力,前两种能力是谓“顶天”,后两种能力是谓“立地”。

 

守正定向力

 

学校犹如一艘艘航船,历经风风雨雨,乘风破浪潮头扬帆,作为校长要恪守正道,把住方向。

坚守办学方向。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学校必须回答的方向性问题。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把“德”放在首位,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和方向目标。我们始终不忘教育的初心,做有“根”的教育,培养有“根”的学生。“根”在哪里?“走正、走稳、走好”是学校的根脉,“成人、成才、成功”是育人的目标。这是我们办学的初心与使命。我们始终把握这个方向不动摇。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品德修炼,涵养其精神、砥砺其意志,让学生立得住、站得稳、行得正,成为新时代“大写的人”。我们注重对学生的现实性教育。今年返校复学后,校长给全校学生上的第一课是《珍惜》,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中国抗疫精神。

坚持学生发展第一。办学校,学生是真正的答卷人。因此,必须强化“以生为本,学生至上”“一切为了学生”理念。在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遵守教育本真和规律。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真教育?受学生喜欢的教育是好教育,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是真教育。探索学校特色教育就是办“好教育”,学校发展的最好途径是基于自身特点办出学校特色。

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开设了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五门小语种课程,为学生发展增加一条可供选择的成功之路,形成办学特色。评价导向不唯分数,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学校培养目标明确提出要有“深圳精神、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我们每年举办“校园创客博览会”“中学生风采展示”和“小语种国际文化巡游”等活动,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养成。

坚定办学宗旨。办人民需要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围绕这一宗旨,我们笃定自身的办学价值:公益为本,诚信办学,把政府的关怀传递给家长;我们选择了建文的责任与担当:只要走进建文,就要走向成功,把公平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我们增强建文的发展动力:向“高端、特色、精品”教育迈进,打造教育新名片。我们不赶时髦不跟风,用有限的办学资源满足普通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调整发展战略,扩充高中规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近几年,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建设为深圳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乘势而上,与多所学校结为教育联盟,形成教育合作“共同体”,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作贡献,提升湾区教育水平,进而推动湾区经济发展。

 

顶层设计力

 

国家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学校发展也需要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连接当下、指向未来的蓝图,以此凝聚人心;是聚焦重点、明确思路的任务书,以此激发使命感;是振奋精神、奔向新目标的动员令,以此焕发激情。

校长的思想、格局、情怀,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内涵、品位和风格。2016年,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学校所在的龙岗区宝龙街道是“东进战略”桥头堡。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促进教育进步。我们及时提出“高端转型发展”的战略,由为家长解决“有学上”转向为社会提供“上好学”新定位,并完成了学校“十三五”规划。

学校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设计:

办学思想设计。办学思想是校长思维理性的修炼与提升,是学校的办学理想和育人目标的综合。建文外国语学校的核心理念是:“走正、走稳、走好,成人、成才、成功。”理念以健全学生人格为核心,以帮助学生实现成功梦想为目的。它伴随学校的成立、发展和转型的全过程。学校办学理念是“激发潜能,顺天致性”,这是学校核心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推进和延伸。 “激发潜能”意味着人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顺天致性”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其自主卓越发展。学校的校训是:“养之有素,求之以真。”所谓“养之有素”,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素养目标。“求之以真”即要有纯真的赤子情怀,追求真理。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植根于中华文化,具有深圳精神、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素养的学生。” 学校自2002年开办以来,这些精神类文化要素一直陶养着学生,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向上的精神支柱。

学校课程设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依托和载体。我们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构建了“一主四特”的课程体系,给不同基础、不同兴趣、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成长平台。“一主”是指国家(省、市)规定的所有课程,以此作为育人的主要课程。“四特”是指学校育人的特色课程。第一,以“四个自主”为核心的自主德育课程。在建文外国语学校,学生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主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二,以《道德经》等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为主的全科阅读课程,对应培养目标中的“中华文化”;第三,以科技、艺术、体育、外语等四大节为引领的活动课程。它对应了培养目标中的“深圳精神”;第四,以俄、日、德、法、西等小语种为主的外语课程,对应“国际视野”。“一主四特”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课程的个性化与跨界性,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了巨大作用。

教师发展设计。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学校。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让每一个建文老师都优秀起来”为宗旨,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科学研究,以推进课堂教学深度改革为抓手,强化学科团队建设,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形成了“学—教—研—训”一体化长效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好的平台。

学校青年教师多。我们提出了年轻教师“一年胜任、二年优秀、三年骨干、四年学带”的培养目标,每两年评选一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系统策略,如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教师专业阅读工程,推行“师徒结对”教师培养制度,开展教师教学创优系列活动,建立班主任工作创优平台等。我们坚持开展三项活动:以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为宗旨,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以深化学本课堂为主旨,开展年度“三课”(学优课、青优课、名师课)创优活动;以提升班主任素养为主轴,开展班会课观摩竞赛活动。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文化设计。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凝聚力与活力的源泉。学校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恒久。建文外国语学校倡导卓越文化。所谓“卓越”,许慎《说文解字》言:“卓,高也”“越,度也”。“卓”的意思是高,引申为超出一般;“越”的意思是度,引申为超过,越过。“卓越”就是杰出、超越一般。卓越有三层含义,一是超越自己,二是超越同类,三是超越过去。建设卓越文化,就是倡导严于律己、自我加压的上进精神,不断改进、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和锐于创新、勇于超越的奋斗精神。

校园内拥有一个典雅厚重的“三厚亭”(三厚:厚德载物、厚积薄发、菲言厚行)。我们以“三厚”激励师生,并通过“三厚”的教育实践实现“人人有奔头,个个有希望”的办学愿景。学校还形成了“崇德尚雅,和融拓新”的校风、“博爱厚学,乐教善导”的教风、“勤学深思,厚积活用”的学风和“探索不止,精益求精,超越不断,至美至善”的学校精神,校园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深圳市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中,学校改革又开始向深水区的新一轮探索,对新高考带来的课程结构、资源分配、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等进行重构和优化,为教育的先行示范贡献力量。

 

实践推动力

 

实践推动力是校长的基本素养和重要能力。只会说不会做,只图表面文章、不求扎扎实实的校长是对一所学校发展的贻误和伤害。“实干兴学”是校长的行为准则之一。

校长示范引领。以思想为引领,指导行动。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发展第一”的思想,学校推行“学本课堂”,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情为中心”,并通过“问题导学策略”形成“学生在前,老师在后,过程在前,结论在后,思维在前,表达在后”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

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改革。为改变阅读教学长期流于形式的局面,全校推进“ 全科阅读”,校长示范制作全科阅读卡片,推动师生“ 全科阅读”。

以细节为支点,凝聚力量。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研究,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推门课活动,校长实行“走廊式评课”,即当场评课,并对重要问题写成文章发到教师群。如听了数学课《函数的单调性》,撰写了《基于以学为本的概念教学三部曲》文章,提出“从‘学生知道了什么’引入概念,从‘学生探究了什么’理解概念,从‘学生掌握了什么’应用概念”的主张。重视教师成长,每学年开学典礼上校长给教师赠送一本书,带头进行整本书阅读并和师生分享。体现人文关怀,学校每月举行教师生日会,校长签名赠送生日贺卡,让教师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专家深度指导。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建立“学科专家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举办“教师专业发展专家论坛”,请各位专家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引领和指导。举行专家示范课活动,组织教师现场观摩,并畅谈听了专家示范课的收获。专家还组织教师深度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活动。

管理重心前移。对于一个十二年一贯制近5000人的大型学校,如何合理控制管理成本、增强管理效能是绕不开的话题。近年,学校推行“学部制”管理办法,即压缩管理层级,管理重心前移。由原来的五级管理“校长—副校长—主任—年级—班级或科组”变为三级管理“校长—学部主任(年级)—班级或科组”,将德育、教学管理者充实到学部(年级)教学一线,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能。

 

反思修正力

 

在现行教育体制中,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这意味着校长拥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尽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监督和约束,但缺乏校长的自我控制、自我纠错和自我完善,就会对学校和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经常回头看。回头看,需要校长的元认知能力,增加自我认知意识,提升自我监控水平,增强自我反思能力。传统教育忽略家长的参与和作用的发挥,家校双方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家长对教育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越来越强。反思后发现,家校沟通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已经不可替代。于是举全校之力组建各级家委会并全面开展工作,化矛盾为理解,化对立为合作,形成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反复作比较。校长在比较中明确修正的方向。采用三种策略:

一是自我追问策略。自己高兴吗?自己满意吗?如果自己不高兴、不满意,则需要调整或改进。二是换位思考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会怎么想?站在家长的角度,家长如何要求?站在领导的角度,领导有何期待?换位思考,能促进理解他人,也促进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加理解与包容。三是目标比较策略。与学校昨天比是否进步,与榜样学校比差距在哪里?与教育发展趋势比,方向是什么?通过比较,增强前进的动力。

力争新超越。通过反思修正,不断追求校长的教育梦:做有高度的教育,做有宽度的教育,做有厚度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

(作者系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校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