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滥赠‘教育家’的帽子。”这是曾任国家总督学的柳斌说的话,我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亲耳听闻,感觉振聋发聩。他对此继续解释,“现在满大街各种‘大师’,不都是这么搞臭的吗?”
不能滥称教育家,这应该成为《教育家》杂志的一条戒律。多年前朱镕基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校训:不做假账。如今虽然假账并未绝迹,但至少没有“满大街都是”。以“不”为训,这是担当责任的机构约束自我行为的一种态度,符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规范运行权力的一系列指示精神。
作为中共中央主管主办的一份面向知识分子的党报,《光明日报》一直对党和政府赋予的话语权使用谨慎、昼警夕惕。经上级批准,《光明日报》旗下《考试》杂志更名为《教育家》杂志,以期更精准地服务于教育领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献力,为教师和校长鼓与呼,为创意、创见、创举出版。
作为教育领域的专业媒体,说出来就等于做出来。创刊的辉煌只有一刹那,更大的荣耀来自日常采编工作中的坚守和付出。《教育家》要秉承《光明日报》六十余年积累的优秀传统,尊重被历史和现实检验过的一般教育规律,扎根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工作者,放眼国际特别是先进的教育经验,发现好的东西,曝光坏的东西,鼓励新的东西。
不滥称教育家,不等于拒绝承认教育家这一卓越群体的存在。在具体实践中,“教育家”作为一个目标、一种理念、一整套价值观体系、一系列职业技术标准,都是成立的。剥开附着在教育之上的种种妄想和执念,便会发现,无论古今中外,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简单而清晰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主体(而不是相反),健全其人格、激活其潜力、丰富其学识。教育关乎国运,教育家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亦不能缺席。
一本杂志的作为有限,在“能”与“不能”之间,我希望并相信,《教育家》杂志能够坚持理想,守住底线,发挥作用,拥有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