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要给人以心灵的自由

时间:2016-04-12作者:李镇西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4月号

第二,教师应该是精神自由的人。

培养具有思想创新能力的人,首先要有具有思想创新的教师。可现实状况是,不要说“思想创新”,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也不愿意去思考,更谈不上思想创新。这当然不能完全怪教育者,我们首先要呼唤各级领导、呼唤我们的社会,要给教师以心灵的自由,要还教育者——包括校长和教师思想创新的权利。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还”而不是“给”!因为思想创新的权利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拥有的。这里的“思想创新的权利”就包括“胡思乱想”的权利,要允许每一个校长和教师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这是思想创新的最基本条件。

真正的教师同时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以思考体现自己的存在,以思想展示自己的尊严。教师当然也应该具备现代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天然使命感和批判精神。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本人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如果习惯于在权威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脑,就谈不上任何创新。

还是以十一学校为例。我听到一些人反对十一学校的改革,理由之一是说“他那个学校不能复制”。为什么一定要复制呢?创新的意义在于多元,难道不能“复制”这创新就没有意义了吗?

成都有个私立学校,其办学的理念非常前卫,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自由,有点类似于英国的夏山学校。今年年初,我和杨东平老师去看了一下,很是赞赏。我便在网上发了一条微信,介绍这所独特的学校。结果很多人不以为然地说:“这种学校没有推广的价值。”

为什么要有推广价值呢?难道中国教育要回到“农业学大寨”时代吗?各具特色的学校不断涌现,其意义是在于为国民提供多元的选择,而不在于“推广”!动辄就想到“推广”、“复制”,想到“统一”、“规范”,这就是思想的禁锢。如此潜移默化的思想禁锢,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这样,是谈不上“创新”的。

我特别喜欢给孩子们拍照。我们武侯实验中学教学楼墙上的巨幅照片,就是我给上体育课的孩子们抓拍的,孩子们奔跑的身姿极富青春活力。我为这幅照片配了几句话:“像风一样迅猛,像火一样热烈,像鹿一样敏捷,像鹰一样飞翔……青春的翅膀,拍打着天空;成长的足音,震撼着大地。告诉未来我能行,告诉世界我来了!向着太阳,激情出发!”

这幅照片的对面墙上,是我们老师的照片,也是我抓拍的,每个老师都在灿烂地笑着,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也为这幅照片写了几句话:“芬芳的笑容,是精神绽放的花朵;美丽了校园,灿烂了童心。明媚的笑声,是灵魂散发的阳光,照亮了理想,辉煌了人生。”

两幅照片,交相辉映,遥相呼应。但我更强调的是,教师对孩子的感染与影响。说“明媚的笑声,是灵魂散发的阳光。”那请问老师有没有“灵魂的阳光”?如果老师没有“灵魂的阳光”,你用什么去照亮学生精神世界?必须要有教师的思想自由,才会有学生的心灵飞翔。教师对孩子精神的影响,就是用思想照亮思想,用个性发展个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唤醒梦想,用创造激发创造,用智慧开启智慧,用民主培育民主,用人格铸造人格。

只会做题的老师,教只会做题的学生,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