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我们要研究爱与丰富性扩展的内在秩序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两句话,第一是低龄阶段培养爱,在爱中渗透丰富;第二就是中学以后重在理智性的扩展,是丰富中渗透爱。两个阶段,应该是各有重点,但彼此关联。
个体发展前期的教育是感性的、情感的、具有浪漫的特质。低龄阶段教育的实质,在富于爱心的游戏与交往中增进个体丰富的生命体验。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审美化,在自由而多样的交往情境中注重儿童感官的综合运用。小学教育审美化需要几个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减轻知识的难度,弱化知识系统,小学办学小规模化、小班化。
与小学教育审美为主相对应的就是中学后的教育要充分理智化。学生在这个阶段大脑已经成熟,重点就是理智化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应该是理智化学习的阶段,把青少年学生的志趣充分激发出来。中学教育同样需要在富于爱心的交流,以及中学生的平等而广泛的参与、自主探究与社会视野的扩展之中进一步提升个体生命的人文体验,深化人的品格。
不难发现,衡量教育好坏的标准,无非是两个基本维度。第一看从基本形式上是否充满着爱的激励,第二是实践内容上是否丰富。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就是爱的体验不充分,第二知识空间太狭窄。再有就是自主性实践,能否充分地激活个体爱的心灵与深度的理智创造活力。
当然,不同阶段我们的基础教育问题是不一样的。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的问题是小学化,小学教育问题是中学化。我们要保卫孩子,保卫童年。这是我们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要切实降低小学阶段课程的知识难度。中学的问题是智识空间太单一,导致个体心智视野在关键的时期很狭窄,综合实践能力不足。
从爱与丰富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切实针对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确立不同的目标,避免教育的倒置,换言之就是要避免小学不小,大学不大。我们一定要让小学变小,让中学丰富,让大学大起来。这样每个阶段都会有符合各自特点与内在要求的目标,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培养健全的人。
二是在学校教育的内容结构上,必须重视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如果说智育、德育着重在丰富性的扩展,那么体育、美育则重在爱的体验与深化。
三是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努力扩展爱与丰富性的生命体验,比如积极开阔的交往,比如以理智世界的切实而充分的拓展来提升教育的丰富性,由此而培养健全的富有创造活力的生命个体。
四是学校教育必须保持向着日常生活世界的张力。一个人创造力的培养,绝对不能单靠学校教育就能完成,要引导个体真实地活在与周遭世界丰富的联系之中。一个健全的富于创造力的个体绝非单纯学校教育所能完成,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十分复杂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递着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生命精神,我们今天的教育弱化了生命精神。
当我们孩子经历了一个小学到初中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有些孩子慢慢要成为中国的精英。我想如果我们未来的精英们在他人生黄金时期没有体验到爱,没有体验到丰富性,他们的人格就是残缺的,所以,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为了明天,请引导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更多地去体验爱,体验丰富性吧。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陈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