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53页)
关于平民教育
平民主义教育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脉。蒋梦麟强烈反对封建牧民教育和德、日等国的强权教育,提倡自由主义的平民主义教育。1919年1月,蒋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和平与教育》一文,指出中国和平的基础一向建立于不牢靠的牧民政治上,提出平民教育的概念:“牧民政治之反面,即平民主义是也(或曰民权主义)。平民主义,首以增进平民之能力知识为本,使人民咸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于是一方以健全之个人,进化的社会,而为和平之保障;一方以个人之才智,社会之能力,而扫除强暴不良之政治。”
蒋梦麟这样阐明平民主义教育的概念:“曰自治也,独立也,自由平等也,发展个性,养成健全之个人也,皆所以增进个人之价值,而使平民主义发达而无疆也。”他认为,20世纪应该是平民主义的时代。在《今后世界教育之趋势》中,蒋梦麟指出:“然以趋势而言,平民主义之发达,足以杀军国主义之势焰。此吾教育界所当注意者也”。“国家之进步,人类之幸福,赖教育平均之发展”。“总之今后世界教育之趋势,以发达人权为归。而国中发达人权之教育,当求其平均与普遍”。
蒋梦麟主持《新教育》月刊之始,发表了平民主义的创刊宣言———“以教育为方法,养成健全之个人,使国人能思、能言、能行,能担重大之责任。创造进化的社会,使国人能发达自由之精神,享受平等之机会。俾平民主义在亚东放奇光异彩,永远照耀世界而无疆”。
1918年,教育部成立教育调查会。首次会议上,蒋梦麟和沈恩浮提交了“教育宗旨研究案”,提出新教育宗旨在于“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所谓共和精神者”是指(1)发挥平民主义,俾人人知民治为立国之本;(2)养成公民自治之习惯,俾人人能负国家社会之责任,共和精神的内容根本就是“平民主义”,“创造进化社会”和“养成健全人格”是平民主义教育的核心内涵和最终目标,蒋梦麟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壬戌学制中得到体现。该学制所列七项教育标准,第一条是“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第二条是“发挥平民教育精神”,第三条是“谋个性之发展”,第六条是“使教育易于普及”。
蒋梦麟认为平民是社会的基础,社会进步不是少数知识阶级的人能够做到的,社会进步应从下层开始动,下层平民一旦不稳,上层就会站不住脚。中国的状况是,当国家发生变动时,“在四万万人民中,有三万九千万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其余一千万中,有固执不化的,有关了门不管闲事的,有若知若不知的,有一味盲从的。”在这种情况下,进步无疑是一种空谈。由此他提出必须实施平民教育,给那些没地方受教育、没钱受教育的平民子弟以接受教育的机会,启蒙他们、提高水平,进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