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

时间:2016-05-10作者:马金建来源:《教育家》2016年5月号

有关部门曾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做过一项专门调查,试图破解优秀教师的成长密码。这项调查结果列出了优秀教师成长的诸多因素,在这些因素之中,排在前几位的不是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能力、改革精神与创优意识等,而是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和关键书籍。

关键事件 首先,在教师的成长中,总会有一些事件在其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称这样的事件为关键事件。一次表扬,一次发言,一次经验介绍,一次宣传推介,都是一个关键事件,完全可能因这个关键事件而催生出一次成长的飞跃。

曾有一对伉俪教师,夫妻二人工作积极,教学成果突出。丈夫在高中任物理教师,妻子在小学任教。偶然的机会,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听闻并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故事,发表了题为“比翼齐飞”的报道。这篇报道为两人的专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若干年后,夫妻二人双双被评为省特级教师。

撰写一篇高质量论文,研究一项小课题,评上教学能手等都是重要的业务事件,这些积累的事件都可能促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成为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加油站。

记得我在高中任教的第二年,市里评选优质课,要先在校内推选参评人员。那时虽然心里没底却勇气十足,在几位老教师的鼓励下,便报名参加了校内优质课,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选中参加市里的评选。面对高手云集的首届优质课评选,究竟如何应对?眼前的挑战给予我前行的无限动力。教学实战中,唯有向优秀教师取经,然后反复试讲,请全体语文教师点评。课余生活中,唯有集中精力阅读大量报刊书籍,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由此可见,在我的教育生涯中,这个事件成为自己专业进步的一个关键事件。

比赛之前,我经历了任教以来的诸多第一次:第一次阅读教育专著,第一次研究《特级教师教案选》,第一次接触到钱梦龙、魏书生(当时称南钱北魏)的语文教学法,第一次学习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案例,第一次接触市级以上的语文教研员。这些第一次把我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些关键事件让我收获了不小的成长。比赛之后,我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教学新秀,还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质的飞跃。

成长中的关键事件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我曾和老师们谈起过一位教师的成长经历。那是上世纪90年代,在高密一中举办的市级教学能手评选,我有幸担任评委。当全部参评选手上完课后,一位青年教师找到了我们,说很想参加市教学能手评选,可惜没有被推荐上,但自己准备了一节课,希望评委老师们听一听,给他加以指点。我们感动于这位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我清晰地记得听完课后,我与他交谈了关于课程环节设置方面的指导意见。后来,这位青年教师成长为一方名师。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