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时间:2016-05-10作者:泉水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5月号

四是实施青年教师见习班主任制度,让青年教师深入班级,深入学生,融入班级管理中,在有经验的班主任点拨下,从具体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观摩、切磋主题班会组织,交流教育故事,感悟班级管理的内涵,积累管理经验,储备了一大批青年班主任,为提升学校整体班级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减负增效:让学生“吃饱吃好”

 

过重的学业负担给尚在成长中的广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响应教育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十五中在实践中,通过“分层教学、督促跟进、家校联合、课题引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

2007年学校开始实施分层教学、小组合作, 2008年初见成效。李敬东校长又派业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分别去广东第80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学习。学校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四案(教学案——包含教师教案、提前展示给学生的预习案、课堂研讨案、课后巩固案)一体,分层教学”引向深入,既照顾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解决了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的骨干力量。

分层作业,按层次进行,各层次学生各取所需,优等生向课外延伸;中等生融会贯通;学困生夯实基础。特别是学困生上课也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很快完成了。作业本中的“笑脸”也多起来了,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参加体育娱乐的时间更多了,觉得学习越来越有意思了,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实行导师制,学校的每一名党员老师、骨干教师都承包了一到两名“学困生”,担当起导师的角色。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增进了全校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业务副校长孙振说:“分层辅导能融洽师生关系,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和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分层评价采用笔试(期中、期末测试);面试(文科能力测试和英语情景对话、理科动手能力)、作业本检测等不同的方式。对于学困生而言,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就是优秀,因此,他们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学习相对轻松,效果当然也满意;对于优秀生而言,他们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只需花费较少的学习时间,其余的时间就学习具有拓展性的、挑战性的内容。

此外,老师们还需要对学生督促跟进。学校要求教导处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和目标考核。通过每日学情调查、每周集体备课检查、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教与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视过程监控,及时掌握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找出工作薄弱环节,纠正教学工作偏差。

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联合家长,避免家长利用节假日给学生加重负担,尽量奉劝家长不让学生去各种辅导班。组织发动教师推荐“减负增效”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首先在教研组交流,然后在全校铺开,共享成果,共同提高。

十五中组织了各教研组申报“减负增效”专项课题。通过申报活动加深教师对“减负增效”的理解,通过研究找到“减负增效”的最佳途径。同时,学校开展教师的优质课展示,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学校创造条件,利用资源邀请校外的优秀教师展示“减负增效”的专项课例,发挥其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率。

 

管理艺术:倾听是一种智慧

 

“学生和教师的心声非常宝贵”——作为一名多年站在一线的教育人,十五中的副校长孙振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倾听,如何倾听?倾听什么呢?孙振向记者阐释了他的“倾听艺术”。

倾听——走到老师们中间去。

要放得下架子,保持尊重的姿势,要让说者敢说真心话。我们在教学管理上,经常到办公室和老师们交谈,让老师敢说真话,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正。如:教案要求不能一刀切。教案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学校及时调整教案要求,教案不要求整齐划一,可以展示个性,开拓创新,形式多样,避免年复一年的重复。

有的老师提出:某位教师教案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教案很认真,而上课却把握不住重点,把控不住课堂纪律。这时学校要关注这样的老师的思想动态,帮助他,监督他,组织备课组老师听他的课,校正他的教学行为,扶他走上正轨。

倾听,要抽得开身子,亲自参与,掌握第一手资料。学校由业务领导分包学科,不管多忙都要亲自参与,定时间、定主题、定内容、定人员进行集体备课。坚持三次备课。学校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管理,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同时做到了“三次备课”:第一次,自备——授课内容,教师自主写出初步教案;第二次,备课组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第三次,个人修正——对集体修正后的教案,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修改。这样积累了课堂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了教研成果共享。同时,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对薄弱老师重在帮扶。

校长李敬东说:“认真学习课标,虚心倾听老师门对课标的阐释,是业务领导充满自信的表现,不敢倾听,你会与教学越走越远” 。

倾听——走到学生们中间去。

学校分年级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每学期两次。座谈会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们结合目前的学习生活谈自己的心声,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会场异常活跃,学生代表结合当前的老师教学、学习、班级生活实际给学校、老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业务领导逐一进行了答复,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考虑采纳实施,把一些建议及时反馈给老师,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谈及学校的未来发展,校长李敬东表示,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求突破,在思路上求创新,让学校文化再放异彩,让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