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萱呼吁,学校应为自闭症儿童创设恰当的教育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场所,每个青少年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首先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改变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认识,意识到自闭症儿童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向自闭症儿童敞开教育的大门,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接纳他们成为学校真正的一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孙梦麟表示,“只有普教里有特教力量的支持,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接纳融合!”
据了解,2016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的通知中强调,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是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支撑,对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请家长给予“自闭”儿童更多理性关爱
相关资料显示,自闭症在1943年就已经被外国学者发现,但是我国到1982年才首次报道了确诊的自闭症患者病例。
北京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的贾晓梅老师,从事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工作十多年,她告诉记者:“我国的自闭症儿童教育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发生自闭症时,往往难以及时察觉或者用错误的教育方式来应对,错过了最佳的教育和治疗时机,并且容易造成更大的问题。就算家长想根据相关知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他们也难以得到专业的指导,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许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
在贾晓梅接触到的家长中,也有许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有自闭症以后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想方设法获取相关知识,积极地教育孩子, 并且积极地寻求社会支持,不断地调节压力,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为孩子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陕西西安的吴先生是一名四岁自闭症男孩的爸爸。两年前,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他放弃工作带着儿子来到北京租房子,每天送孩子去儿童行为矫正中心接受专业的教育干预训练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变成了一位“全职爸爸”。经过两年多的干预训练,孩子自闭症状有了好转。谈起教育心得,他特别强调,“培训机构的干预训练只占自闭症儿童教育效果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家长的陪伴,需要家长的耐心、爱心。”
但是,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也有部分家长面对自闭症孩子过度消极,要么放任自流,不进行教育,导致“二次行为障碍”,使其不良行为问题愈加严重;要么急不可待,盲目地对孩子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没有积极地寻求社会支持,不懂得调节自身压力,造成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