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16353工程:传承·融合·创新

时间:2016-06-13作者:范呈碧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做好五个结合 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将传统美德教育申报了省级课题,将传统美德教育引向深入。该课题于2013年12月成功结题,并荣获聊城市第二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是与课堂相结合。将传统美德教育与语文阅读融合起来。一二年级以《三字经》为主,三四年级侧重于《弟子规》,五六年级初步吟诵《论语》。学校统一印制了读书日记本,使之成为学生浸润传统滋养,呼吸“新鲜”空气的快乐“养吧”。三是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传统美德歌谣吟唱活动,为经典诗文配曲、演唱。运用美术课的写、画、贴、剪等技能,让学生把自己对传统美德的理解通过配画、小手工、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出来。四是与民俗活动相结合。开展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各类活动,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五是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学校把经典诵读活动“嫁接”到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中。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中有益的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的典故、警言作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逐步将经典中的思想精华内化为行为习惯。

利用好三个平台 一是以新亚新语读书社为依托,为师生营造一个成长的灵动空间 。 “最是书香能致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社长的新亚新语读书社,通过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真正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新亚新语读书社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二是以少先队活动为美德教育的主抓手,让学生尽情享受七彩生活。利用少先队阵地,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爱国教育等;通过开辩论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狠抓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演讲比赛对学生渗透立志、交友、做人等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宽容、合作。在少先队主题活动中,围绕弘扬传统美德这个主题,由队员参与讨论、设计、策划,让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三是以家委会为家校连接的平台,全面提高学生与家长的人文素养。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道德课堂,向家长宣传传统美德。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通过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区域,通过一个区域影响社会,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几年来,我校以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培养学生优秀品德为目标,多措并举,做了初步的探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业已成为我校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一大特色,将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清市艾寨丕介学校)

责任编辑 吴俣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