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以和致育,健康人生

时间:2016-06-13作者:卢云鹏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2012年,在建校90周年之际,学校重新确立了 “以和致育,健康人生”的办学理念。面对新形势,新起点,新要求,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在理清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和致育创建名校,五和而育健康人生”的“和育”文化特色发展思路,明确了“一个核心,五个构建”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和育”文化特色体系。

“和育”是指致谐、尚美、求实、达悦,以和致育,五和而育。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以和谐、和美、和实、和悦为特征,追求身心、教学、课程、师生、家校的和谐统一,创造执中守正、和谐有序、相容共生的学校“和育”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以和致育,五和而育”是“和育”文化的思想本质,“谐、美、实、悦”是“和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致谐、尚美、求实、达悦”是“和育”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包括身心和育、教学和育、课程和育、师生和育和家校和育。以谐、美、实、悦为特征的“和育”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平等、尊重、包容、合作、协调、发展的理念,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文化环境营造等各个方面。创建学校“和育”文化特色就是要根据“和育”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融合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探索学校“和育”文化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和育”文化学校特色的建设,要以致谐、尚美、求实、达悦的“和育”文化建设为核心, 用“和育”文化构建身心教育体系、课堂体系、课程体系、文化环境体系、家校育人体系,即“以和致育创建名校,五和而育健康人生”。

学校以“和育文化”建设为核心,全面实施学校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学校在基础设施、内部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水平,成为了“环境优美、管理高效、质量一流、和育鲜明”的市级农村名校。

学校将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坚持学校工作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校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声誉的指导思想。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以和致育,五和而育,提升品质,创建名校。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培育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学校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广泛的兴趣、求实的精神,身心健康,智慧快乐的阳光少年。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