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创新驱动:地方综合性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时间:2016-07-11作者:本刊记者   王铁肩   李玉婷   特约通讯员   党伟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7月号

策应大战略,强化育人特色

 

记者:南通大学作为一所立足经济主战场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秉承着什么样的宗旨呢?是如何贴近当地区域优势办学的呢?

成长春: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史,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过程,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往往是大学迅速崛起的重要条件。当前,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这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社会责任,也是推动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与区域联系最为紧密的创新组织,理应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产业科技创新和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理应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体制和创新文化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创新驱动,不仅使地方综合性大学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强力引擎,也将是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南通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主张要办“有远见卓识、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担当、有文化品位”的“四有”大学,这既是对时代发展的主动策应,也是对高教发展规律的积极遵循。

我们把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作为突破口。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的适应性,具体到高校主要是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产业结构需要吐故纳新,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也需要动态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近年来,学校瞄准沿海战略在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海洋高技术、金融管理业等地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学科交叉,新增生物工程、海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物联网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迅速从注重办学规模、专业布点扩张转变到聚焦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上来,大大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记者:变更专业结构以后,学校的师资力量、设备条件能跟得上学科交叉的课程改革吗?又调整了哪些内容呢?

成长春:为打造适应、适合学科发展的专业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人才发展和团队建设为抓手,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为重点,深入挖掘多方资源,统筹规划人才引进层次和布局,大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并加大海外招才引智力度,面向全球广纳英才。同时,学校依托项目构建了“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协同”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立起校外高级专家库、地方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校地联合引才汇智机制,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共享体系。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