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教”而不“育”非教育

时间:2016-07-11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教育应该正本清源,回归“生本”

 

记者:谢局长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下教育理念日益多样化,在您看来,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谢为民:真正的教育人一定是有教育思想的人。我总在想,为什么当下有那么多的教育误区,有那么多的教育悖论,有那么多的教育固执,有那么多的教育反复,就是因为有太多片面的理念,这些片面错误的东西,让人目不暇接、莫衷一是。我觉得真正的教育人一定是有真思想的人,这个真思想一定是“以人为本”。

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名目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有益于教育的发展、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有益于人才的培养,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能够传递教育正能量的,就是真思想、真理念、好理论。

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一定是有素质教育观的人。素质教育我们说了很多,其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矛盾的。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大家都有同感,我们往往一讲素质教育,就把应试教育偏废,这样不行,实际上要两手抓。比如,小学取消考试我觉得不好,一年考一次、一学期考一次也是对他应试能力的培养。你从小不让他考试,长大进考场心都是慌的,我觉得这是不行的。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适当的考试有什么关系呢,美国也考试,关键是不能过头。

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一定是有“生本”教育观的人。所谓“生本”教育观,其实就是 “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即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学校要以学生成长为根本,教学也要以学生进步为根本。我们的教育应该正本清源,回归“生本”。只有真正地做到老师眼中有学生,校长眼中有孩子,满眼望去是活灵活现的生命,我们的教育才是有勃勃生机的;只有这样的环境才是真正育人的环境,才是会焕发生命活力的环境,我们的学校才会是育英才、出栋梁的场所。真正的教育人眼中一定要闪烁着“人”的身影,那是一种蓬勃向上、激情澎湃的教育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会灿烂丰富,我们的教育风景才会绚丽多姿。很多人说,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教育,教育即生长、发展,任何教育都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一定要与孩子的成长规律、生命发展规律相适应。

 

激活自我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记者: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要适时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强制它不生长。

谢为民:这就说明我们教育要有真方法。一是要坚守“因材施教”的“大”法。我们说教育有很多方法,但是“因材施教”是大法,一切的教育法都要从“因材施教”出发。你坚持“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有可能施行走班制、分层教学,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