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如何进行乡土教材的编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因为教材承载的知识需要清理、经过认真的筛选,才能最终进入教材。为此,在乡土教材编写之前,需要对乡土文化进行精细化的分类。我们愿意介绍如何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出发来编写乡土教材,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也求得同行们的批评指教。
一、选取田野点和摸清乡土知识
从2006年起,我们先后在西北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西南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勐罕镇开发了两套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乡土教材。选取了这么两个田野点(人类学的特有概念),从经济文化类型的视角来看,是取其极具特色的经济文化类型。肃南县属于高原牧业经济文化类型。勐罕镇属于热带农业经济文化类型;同时,选择两个差异鲜明的经济文化类型作为田野点,也有助于进行比较研究。选好了田野点之后,就需要对两个田野点的乡土知识进行认真细致的了解。
编写一本高质量的乡土教材,首先需要对田野点的历史、民族人口、宗教信仰、民间文化、社会发展、人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的田野调查,我们以西北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数字是14378人。裕固族语言分为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奉藏传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有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都要考虑,哪些知识该编进去,哪些知识不该编进教材,只有在充分了解田野点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抉择。为了摸清田野点的文化,我们组织了专业的研究团队来开展这项工作。具体来说,西北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巴战龙副教授负责;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勐罕镇中学由首都师范大学欧群慧副教授负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同当地人士对本地的文化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记录,为乡土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十分必要的环节。
二、多方合力,共同编写
乡土教材的编写涉及很多的部门和人群。从内容上来讲,一是选取哪些知识,二是为什么选取这些知识。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光靠大学的学术团队和当地学校的老师即教育圈内的人是不够的,还需要征求当地文化人士的意见。教材的编写还有经费问题。在三级课程体系之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本着谁开发谁买单的原则。那么,钱从哪来?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也没有经济资源来完成这项事情。为了筹集经费,我们申请到了国外民间基金会的经费资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各方协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多团队的协作来推进教材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