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一本好的乡土教材是如何孕育、诞生的

时间:2016-07-12作者:罗银新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7月号

在整个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与当地政府部门、项目点学校和民间组织进行协商,并邀请了当地的知识文化骨干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比如当地的民俗专家、裕固族作家、裕固族学者、当地老行家、校长、教师等。这样教材就能够汇集众人的智慧,而非一家之言,就能体现出多元的特点。我们不仅在教材的内容上要体现出多元的特点,在编写人员的结构比例上,也要充分体现出多元的构成。我们认为只有编写团队的多元,才能让教材内容丰富、完整。

 

三、教材体例和内容

 

作为一本教材,如何来安排教材的体例,这体现了编写团队的教育期待。我们编写这套乡土教材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园,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并希望学生树立建设故土家园的情怀,或者说就是希望学生成为有根基的人而非文化的边缘人。为此,教材的编写体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认识我们的家乡、保护我们的家乡和建设我们的家乡。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多元文化乡土教材: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本教材》。

第一部分,认识我们的家乡。这部分主要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草原明珠——我们的家乡皇城镇。从题目我们就能够领会,该单元主要介绍皇城镇的具体情况,皇城镇的历史、民族人口、宗教信仰、民间文化、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有个基本的认识。学生只有对家乡有了初步、基本的认知之后,才能进行深入的了解。第二单元,介绍了当地人民的生计之本——牧草、畜种。作为一个高原牧业的经济文化类型地区,畜牧业是当地民族的生存之本。在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的生态之中,如何掌握牧草和畜种,是生存最基本的技能,也是世代延续的生存技能。它不仅仅是一项生存的技能,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当人们衣暖饭足之后,就开始欣赏文化了。这就顺利地过渡到第三单元——当地文化的展示了。这部分我们不仅介绍了裕固族的文化,还介绍了当地藏族的文化。这和我们国家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密切相关。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要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学会欣赏这片土地上兄弟民族的文化。在文化上,各族学生不仅要各美其美,更为重要的还要学会美美与共。这样的编写也有助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通过上面几个单元的设计,学生基本对本土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如果学生在给外人介绍,那么有哪些地方是最值得去的地方呢?这就引入到第四单元——旅游休闲篇。在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内容上编写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味美食和民族工艺等。这就是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根据课程的计划,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七年级讲授。

第二部分,保护我们的家乡。这个部分主要有四个单元,教学安排是10个课时。一般提到保护,我们很自然而然想到的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在这部分的编写上,要让学生明白保护家乡的哪些要素,怎么去保护。因此,我们先从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出发,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意义,从而让他们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其次,要让学生知道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从而才能更好地珍惜、保护。为此,我们就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进行了较为翔实的叙写;最后回到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上来,为了人类世代的持续发展,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实现人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仅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学生树立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这里就涉及民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在自然和文化的基础上,今天民族地区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如何来发展旅游业?这涉及一个科学开发的问题。因此,我们单列一个课时来介绍旅游管理和旅游资源的保护。通过让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的意识,培养有礼、友善的人。为此,我们还需要开设独立的一个单元来介绍学校、社区和社会生活中的规范问题。该部分的内容是安排在初二年级讲授。在这部分不仅给学生呈现了他们生活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还给学生呈现了他们生活区域多姿多彩的文化。并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树立起保护家乡的意识。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