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建设我们的家乡。这个部分有四个单元。教学安排是12个课时。教材作为一个逻辑严谨的文本,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是严格根据上面两个单元的内容来安排。在特定的经济文化类型中,传统的交易商品各不相同。在牧业经济文化类型中,传统的主要交易商品为畜产品,还有就是传统民族工艺品。因此,我们先介绍了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交易;其次介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生产营销,包括制作和营销两个部分。再其次是旅游业。通过这三个单元的介绍,让学生树立一种,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怀。从编写的体例上看,这部分内容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的。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初三开课。为什么这么安排?我们都知道,初中毕业面临着中考分流。当学生不能顺利升入到高中阶段学习时,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地返回他们生活的社区,而不是成为一个文化的边缘人。
总的来说,这套教材主旨明晰、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体例编写独具匠心,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受学生的喜欢。另外,编写目的不仅体现出一方人了解一方水土,同时还要体现出一方人热爱一方水土,一方人保护和建设一方水土,让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对自己的家园有个清楚的认识。即便他们不能升入到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毕业后也能够顺利地融入到他们生活的社区中,不至于成为一个失去方向的人。通过这套教材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自己脚下的土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产和文化,而且这些物产和文化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真正的财富。
四、教材的印刷和使用
通过团队认真细致的编写和几次的论证,付出大量劳动后教材终于可以面世了。根据之前的计划,我们准备出三册。第一册,认识我们的家乡;第二册,保护我们的家乡;第三册,建设我们的家乡。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每年讲授一册的内容。但是,最后因为出版经费紧张,只好将所有的内容整合成一册出版。
通过参与这套教材的编写,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成长。项目点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研究生团队在实践中也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研究水平、实践水平。参与教材的编写,让当地教师意识到了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学问的研究者。通过两个经济文化类型乡土教材的编写,我们认为,这个模式基本上可以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课程建构的一般模式。
责任编辑 陈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