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健康文化,让学校增添了多少含金量

时间:2016-09-13作者:本刊记者 宋欣园来源:《教育家》2016年9月号

“学习成语是学生识字学文、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一个成语一段历史,一个成语一个故事,一个成语一种智慧,学校也因成语特色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凸显文化的发展。”程洪校长向记者介绍。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通过自编成语操、创新成语游戏、成语接龙融入扑克牌等活动,挖掘成语的应用与活动的结合点,突出成语中的灵性,使学生们在游戏中爱上成语,增长智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

心灵。

综合实践课引领成长,师生携手研道彰显健康文化的多样性

“今天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作为培育人、传递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一所学校的最大价值与意义在于:塑造人,塑造一个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有爱心、有可持续学习力的人。”为实现这一美好的教育愿景,程洪校长带领老师们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探索。

“学校的核心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现代人,培养作为现代人生活的能力、品质,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现代人展望未来的能力。在育人过程中,课程是学校和孩子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结合点。基于此,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课程改革上,通过丰富多彩课程让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十年跌跌撞撞的探索让程洪校长对此颇有感触。十年拾穗,学校形成健脑、健体、健心的课程系列以及围绕课程研究的研发体系。从一个人实践探索推进到几个人共同研究推进,到现在全员融入参与,对“学做健康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求索如今已走过最艰难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整合课程资源库,建立了综合实践的课程的体系;其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真正学会了学习、思考、创造;再其次,通过有趣的节日课程,唤醒了家庭全员学习意识;此外,学校还把健康的理念推广到社区,为建设学习型社区起到引领

作用。

发现教师,打造一支优质教师团队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课程,构建了以“一种倡导、一片园地”为内涵寓意的“健康吧”,教师“蓝天工程”,“教师博物馆”等,提升教师的文化涵养。“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修炼‘孤芳自赏’的气质,做文化的传承者,进而传道、授业、解惑。”程洪校长对自己及教师团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求实严谨的交锋影响下,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三倍付出也值得,健康文化的理念始于爱与

尊重

一所具有健康文化特色的学校,在育人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着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运动改变人生的深刻认识。安外三条小学紧随首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脚步,接纳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爱与关怀。程洪校长介绍:“随班就读的过程其实是奉献与爱的结合体。对特殊孩子来说,随班就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没有歧视和排斥的场所,利用同伴关系促使他们逐渐融入适应校园环境。对普通孩子来说,随班就读使他们更加懂得尊重别人,体会其感受,收获更多的成长。”的确,有教无类,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要保障每一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安外三条小学倡导“尊重教育”,尊重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成长的不同需求,提供符合每个孩子成长所需的不同帮助,为此,学校引进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开发的“3C脑体双优课程”,注重科学学习方式的培养,在课程的建设、内容、评价等方面让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真正做到了培养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服务一个社区、贡献国家建设的教育愿景。

在与程洪校长的交流中,她拿出手机,兴致勃勃地为记者展示前一阵子学生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中参展的美术作品。这样的细节触动着周围的每个人。提起这些作品,程洪校长的眼中满是喜爱:“基础教育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艺术陶冶情操,让他们在生活中真正懂得艺术、理性审美,成为有爱好的人。”未经专业训练的学生在其作品中充分施展了纯粹的艺术表现力,是师生共同的学习创造。师生携手探道、研道,这一点是令人欣慰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走进倡导“尊重教育,多元发展”理念的安外三条小学,我们循着程洪校长与师生携手前行的匆匆脚步,回望她与学校的十年光阴,领略着校园中的别样风景。师生们用三倍的付出换一倍收获的执着坚守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沐浴着爱的阳光,他们在这里懂得爱,懂得爱人,品尝着艰辛过后那份刻骨铭心的甘甜。“拥有健康、幸福、快乐的童年是学校想给予每个学生的礼物。”程洪说。面对未来的发展,程洪校长满怀期待。而这样的期待对于学生来说犹如空气之于呼吸,是学生努力的方向,更是他们找寻幸福的灯塔。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