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师也纳入“书香校园”工程的开展对象当中,是由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注重整体性的,师生都同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阅读对学校整体的涵养路径也是从上而下:教师会在授课和育人过程中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
缓慢但长久的影响,是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一间教室外墙上,记者看到了几篇本班学生写的文言文,班主任告诉我们,这都是学生在阅读结束后自己仿写的。班主任谈到,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把读过的内容加以运用,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即使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但已经完成了一次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的过程。学生们反馈,阅读时不理解的内容,在仿写后慢慢体会了,特别是文言文,时间长了也积累下一些常用词的表达,对文言文通篇大意的把握能力比以前要强了。
六中的阅读活动也注重结合个人的演讲表达。学校为学生们开设有“洨滨学生讲坛”,通常在每年元旦前夕进行。学生们读的书籍不同,主题多元,也不止局限于文学类,还囊括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以演讲表达的形式进行,为学生互相学习搭建平台的同时,也检验了学习者文本理解程度,同时还锻炼了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主管“洨滨学生讲坛”的陈副校长发现,以往有些学生读书很多,但是在分享交流时就言不达意,问题就在于逻辑不清和口头表达欠缺。回到语文的学习上,逻辑不清和表达欠缺会影响语文写作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读书活动开展的初期,问题不少: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读书笔记里缺乏个人见解,“读”和“思”有机结合不好;有些感悟比较空洞,多是对文本的摘抄再发表几句评论;有些老师的读书笔记不善于联系日常教学实践,仅停留在理论上等等。但随着活动向前推移,这些问题都越来越少。
总的来看,六中的阅读活动不是纯粹的“读书”活动,而是读、写、讲结合的整体工程。相对应的,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所需要的。
资源开发,氛围营造,阅读场景构建
为了构建起“阅读”的场景,激活师生阅读兴趣,六中还积极开发、挖掘了各种阅读资源,并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
中外名著文化墙 宁晋六中的文学路上,长达400米的“文学墙”由120块设计精美的展板组成,展示了中外文学的发展历程,荟萃了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漫步于文学路上,浓郁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流连忘返。
“成长”记录牌 名为“成长”的作品展示牌有4×1米,就位于每个教室的外墙上。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学生们手写或打印的习作练笔、读书心得。这既是展示了学生的才艺特长,让其他学生学习其品评阅读时的独特视角和独到见解,又见证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同时又是对学生的积极鼓励。
图书角 图书角是学生课外阅读最方便、快捷的图书源。学校充分利用空间,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图书角。各班拥有自己的图书角,图书来源有两个部分:由班级集中从图书馆借阅或是由学生提供,推荐互阅。在学校连廊、楼道、乒羽馆、大厅等学生活动场所,则设有图书驿站,学生在休息时间可随手翻阅。校园中青草绿树间的石桌、石凳也为学生读书休闲提供了良好环境。
“改革征途多磨难。”校长李喜中知道,六中的老师也知道。所以对于校园读书活动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六中人态度一致:逐一面对再逐一解决。也许,这就是宁晋六中校园读书活动得以持续多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