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 宋欣园)11月30日,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MOOC研究专家、学者,以及国内五大慕课平台相关负责人齐聚论坛现场,同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解码中国MOOCs的兴起、创新、变革。
论坛现场
针对“互联网+”时代中国慕课的创新之路,与会学者普遍重视技术和交互服务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在致辞中表示,MOOCs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创新的本质,是一种创新的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跨越学校、国境来学习。她还提到,要特别关注中国特色战略和新的技术,要在个性化需求中重构生态体系。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勤华认为,一是要开放自己课程的资源,二是要开放学习服务,只有把这两者相结合才是真的MOOC。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爱课程中心副主任居烽在以《中国高校 MOOC——改革与创新之路》为主题的演讲中提到,我们目前参加MOOC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仍以高校传统老牌的好专业、好教研团队下的教师为主。他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是带动学校进入MOOC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面向MOOC未来的技术发展要求,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刘臻分析道: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为个体化教育和学习提供解决之道;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可穿戴技术未来也将用到MOOC平台中。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右)、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姜平(左)
活动当天,基于郑勤华、陈丽对2013—2015年中国慕课调研报告,《互联网+教育: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一书在京正式首发。该书分析呈现了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建议。
据了解,2013年至今,中国与MOOCs相关的平台已达上百个,开设了大量的课程,汇聚了规模巨大的学习者。MOOCs作为教育信息化转向融合创新阶段的典型实践,其创新本质在于实现了一种跨越围墙的优质课程服务模式。
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五大MOOC平台:华文慕课、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北师大MOOC,顶你学堂的相关负责人以及MOOC研究专家、学者从对MOOC的探讨,上升到对在线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实现的讨论。在不断的“解决”和“探索”中,迎接真正属于MOOC的时代新篇章。